走遍湖州乡村|20120414,吴兴织里轧村梅林港和胡溇宋溇


梅林桥,三孔石梁桥,香圩墩村梅林港自然村中,东西向,光绪6年。梅林桥因横跨梅林港得名,而梅林在轧村是个古老的地名。


轧村以东的上林村,史志记载,在唐朝时称为梅林村,董氏为村内大户,门前植有大梅树,树荫下可供数十人乘凉。北宋末,金兵侵犯。某日赵构途经该地,在梅树下歇息,与随行大臣饮酒赋诗。皇帝离去后,梅树成了文人骚客追逐的地方。因为宋高宗曾经到过这个村子,此后梅林村被改称上林村沿袭至今。梅林港有上林村虽然一个在轧村东,一个在轧村西,但古代应该是贯通的水系。
梅林桥畔的老房子。
梅林桥畔的蜘蛛网带着雨水,有一股子宁静气息。
咸兴桥,三孔石梁桥,香圩墩村梅林港自然村北100米处。东西向,中华民国17年重建。简单的三孔石梁桥,却有着一幅文青的桥联:野岸时来茅舍客,熏风声合玉人箫。
站在咸兴桥上,视野开阔,不时有渔船经过。
早晨有点薄雾,小船仿佛从历史深处驶来。
小船悠悠,岁月悠悠。
穿过咸兴桥,小船慢慢地驶向远方。这样的场景慢慢地越来越少。
述中桥,单孔石拱桥,乔溇村胡溇自然村中。东西向,光绪29年重建。胡溇现属织里镇漾西片的乔溇行政村,位于吴兴区的东陲边缘。述中桥东西两堍延伸为东街西街,曾经是胡溇最热闹的去处,每天往返于胡溇南浔间的航船都泊于述中桥头。
述中桥南北两侧均有楹联,其中南侧有“东吴西越要道津梁”,北侧有“桥以中名界分江浙”,以简约的文字,精准地点明了胡溇地处苏湖间的独特地理方位。
述中桥北侧的老水闸,也有60个年头了。
老水闸边整理渔网的一家子。
广福桥,单孔石拱桥,广福桥位于七都镇隐读村,其西堍为浙江湖州地界,始建于元至正十四年,明正统十四年重修,嘉靖十六年重建,现存之桥由当时江苏省吴江县和浙江省乌程县于明天启元年合建。
从桥上题刻中可得知,当时由95人捐银99两4钱,其中吴江的募捐者刻在东边的拱券上,湖州的募捐者刻在西边的拱券上。现在广福桥还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保单位,不管怎样,古桥能够被保护总是好事情。
项王塘桥,三孔石梁桥,乔溇村大乔其自然村南部约1000米处旷野中,南北向,中华民国11年(1922年)重建。以前,胡乔宋三溇的老百姓出门往南,必走村南北塘河上的项王塘桥。
日益淤积的北塘河曾经也是一条交通要道。
塘桥东西侧桥联有:“桥号项王,率卒经过有项羽”、“当将独握虎符,从战八千辈”。明清代的乌程县志和湖州府志都记载北塘河上有“下往桥”,俗称项王桥,清代五里方图也标注为下往桥。“下往”应该就跟溇港区在历史上被称为“湖上”有关,北上南下,下往就是由湖滨高地往南走的意思,下往桥是胡乔宋三溇南下的必经之路。
早春的小河边高低错落地开满了油菜,小粉土构成的夜潮地真的特别适合蔬菜生长,油菜都长得特别地粗壮高大,很多都高过了我们人头,遮避了河边的小路,尽管小心翼翼地穿行而过,还常常免不了惹一身黄。

“下往桥”谐音成了“项王桥”,其实不是项王由此去苏州,而是“湖上”溇港居民“下往”,南下去陆家漾、去南浔。
远远地看到大片的黄花簇拥着一个古色的黛瓦屋顶,那就是项王塘桥北的路亭了,只是一年比一年破败。安安静静地站在项王塘桥上,看着大片大片金黄菜花,沿着蜿蜒的横塘、直直的溇港蔓延开去,那种心里的悸动,有时候真的无法用语言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