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的巴黎圣母院,被飞机撞过,还做过垃圾场,早就满血复活


全世界只有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最出名的昨晚出事了,800多年历史的哥特式建筑颠峰之作--巴黎圣母院大教堂顶部烈火熊熊,它标志性的塔尖、玫瑰玻璃窗已经灰飞烟灭,损失惨重,总统已经宣布重建,再来看看余下的三座,居然有一座在广州,也是经历了几乎全毁的命运。


另外三座是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和中国广州的石室圣心大教堂,后者也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于1863年正式奠基,历时25年后建成,耗资40万法郎,它被称为中国版的巴黎圣母院,是到广州旅行必须打卡的景点。
和其他三座教堂相比,25年算是太快了,巴黎圣母院建了87年,威斯敏斯特教堂重建都花了近300年,而德国科隆主教堂更是建了7个世纪才完成,但圣心更不容易,它是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东西方石结构建筑技艺差别巨大,来自广东揭西的石匠蔡孝,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率领一班中国工匠只凭一个木制模型逐步摸索,建造了这座有着中国烙印的大教堂,估计当时用的不是996工作模式,应该是007。

法国设计师早早回国,只能靠自己摸索,比如花岗石的砌筑没有用西方成熟的水泥砂浆工艺,而是仍采用中国传统的糯米桐油砌筑方法,教堂也没有如同欧洲绝大部分教堂那样坐东向西的朝向,而是传承了中国坐北朝南的传统风水格局。
教堂建在雨水充沛的广州,自然要考虑排水,外墙上共有三十只狮头作为排水口,让雨水凌空排出,让人不禁联想到巴黎圣母院顶上的怪兽排水,如此独具匠心的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西方哥特式建筑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见中国工匠的高超水平。
这么宏伟的教堂也遭受两次磨难,几乎摧毁,一次是抗日战争期间,一架日机撞上了塔尖并爆炸,部份拿破仑时期的彩色玻璃被震碎,还有一次在六十年代,所有宗教油画、彩色玻璃、经书、油画和长椅被毁,狮头排水口全部打碎,这里变成了垃圾处理场。

2004年7月,石室教堂第三次大修,耗时2年多,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重建彩色玻璃,花巨资全部换上专门从菲律宾定制的98扇特殊玻璃,这些独一无二图案的玻璃经过高温处理,几乎可以永不退色。
玻璃上​形象的刻画了包括耶稣诞生、耶稣受洗、最后晚餐等约60个圣经故事。
阳光投入后,教堂里更是色彩斑斓,有震撼人心的感觉。
走进教堂,左右各有10根巨型石柱支撑交叉、急剧上升的尖拱,使整个教堂内部保留着和外观一致的向上的升腾感觉,堂顶中间最高,两侧稍低,感觉整个大堂有一种向上和向前延伸的感觉,渲染出庄重的宗教气氛。
石室中正面、东面、西面各有直径7米的圆形玫瑰花窗,用深红、深蓝、紫黄等玻璃镶嵌。
玫瑰玻璃窗颜色非常绚丽,它的花心为一小十字,共有放射花瓣24瓣,花瓣之间顶尖上有12个小圆,圆之间又有12个小十字,组成一朵玫瑰图案,这个比巴黎圣母院的稍小,那个直径10米建于13世纪,在18世纪时也做过修复,可现在必须重建了!
火灾过后的巴黎圣母院受到各方的关注,能否恢复雄伟原貌,法国人应该有信心,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在19世纪的那次修复,维奥莱勒迪克没有完全复制原先的图样,而是创造了很多要素新建了一座巴黎圣母院,现在就看法国人有没有创新的决心了。

作者简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