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有钱人在香港的国际艺博会上都会买什么?

2011年巴塞尔集团收购ART HK,继而在2013年将其更名为Art Basel。七年过去了,香港巴塞尔早已成为亚洲的年度艺术盛事。刚刚过去的这个3月底,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里再度人潮如水,5天展会吸引了8.8万人次参观,创下新纪录。

3月29日展览开放第一天,墨斗鱼艺术团队从开展到闭展的7个小时里,在现场直击了这场声势浩大的世界顶级艺术博览会。

本次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共有“艺廊荟萃”“亚洲视野”“艺术探新”“艺聚空间”等7个分区,这些分区分散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一层和三层。其中“艺廊荟萃”区域,由196个国际顶级画廊组成。

作为一名艺术从业人员,我的目光当然是在那些大画廊身上挪不下来。

巴塞尔现场的画廊

各大画廊走一圈下来后,有一个很直观的感受,这是一场更加深度挖掘亚洲藏家的游戏,目的明确,方向清晰。

其实,早在展览开幕前,巴塞尔集团就曾联合瑞银集团(巴塞尔最大的金主)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艺术展和瑞银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报告从宏观角度全面分析了去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并结合更宏观的经济变化,探讨了主要市场趋势。并对亚洲艺术品市场藏家做了细分化的画像与购买倾向,尤其是亚洲千禧一代藏家的成长。其中,中国为第三大市场,2018年销售额增长19%,达到129亿美元。

亚洲藏家成交作品,价位适中

虽然巴塞尔官方近年来已不公布交易数字与详情,但在香港的那几日,从一两家艺术媒体的笔下透露出来的现场交易情况表明,亚洲买家的购买欲望依旧有增无减。

例如:

美国艺术家玛丽·阔思(Mary Corse)的画作,在这次展会上大部分作品经佩斯画廊以30万至65万美元的价格售给了亚洲藏家。

玛丽·阔思的艺术实践,一直以来致力于探索感知光的特质和抽象概念。

她的这三件“黑土”(Black Earth)系列代表作,呈现在“策展角落”区域。作品由粘土烧制而成,镜面状的黑色表面呈现出地形峰般的波纹,令空间中变化的光线反射于黑色的表面之上,令人联想到宇宙的广阔与深奥。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作品开幕不到一天,25万美元至400万美元的作品就售罄了,主要被亚洲藏家收入囊中。其中一件织物平板书,以4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Ode A L 'Oubli》(2004)

路易丝·布尔乔亚1911年生于法国巴黎,25岁时开始专注于艺术创作,以接近于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进行创作。有趣的是,这位艺术家的创造力真正爆发是在70岁以后。

她的名字,大家不一定熟悉,但是如果看到下面的大蜘蛛雕塑你一定印象深刻。去年11月,“路易丝·布尔乔亚:永恒的丝线”中国巡展首站在龙美术馆开幕,展出40余件作品,而谢幕展则选在北京松美术馆,展品有50多件,将于6月份闭幕。

妈妈,1999年

钢,大理石,927.1×891.5×1023.6cm

斯坦利·惠特尼新绘画作品

《最后的牛仔之歌》,以16.5万美元被泰国的一家艺术机构收藏。

最后的牛仔之歌 2019 亚麻布上油画

尺寸: 182.9 x 182.9

斯坦利·惠特尼1946年出生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是一位非洲裔美国人。他从抽象表现主义和非洲一系列资源遗产中获得沉淀,并抽身而出,创作了以色彩为主题的绘画。将颜色组织成了构成画面形式的顺序排列的色块方格,是他作品鲜明的特点。

冈瑟·弗格的作品《无题》,以27.5万美元由香港一位私人藏家收藏。

冈瑟·弗格,无题

冈瑟·弗格1952年出生于德国,因其极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作品而闻名。他的“网格绘画(Grid Painting)”系列,理念和灵感来自于诸如蒙克的“Death of Marat”等画作。

美国黑人女摄影家劳娜·辛普逊的作品

《Blue TrueIllustration》,以42.5万美元由一家亚洲艺术机构收藏。

劳娜·辛普逊(Lorna Simpson)大量的作品以黑人女性的身体势态为切入口,思考白人文化对黑人生存所具有的霸权威胁。

她是第一位在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作品的美国非裔女性,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中也有她的主题系列的个人展。

委内瑞拉艺术家露西亚·乌尔塔多的一件1974年画作

《Untitled (You) 》(1974),以22万美金被亚洲藏家收藏。

露西亚·乌尔塔多(Luchita Hurtado)1920年出生于委内瑞拉迈克蒂亚,她的作品中常常有非常规的技巧和材料以及风格,吸引了国际上的诸多藏家。

仔细看上面列举的六位亚洲藏家或者机构收藏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价格普遍集中在50万美元以下。

这个价位在巴塞尔今年的大师艺术家的作品交易中属于适中的位置。

名声大噪的亚洲艺术家们

画廊除了把功夫花在定价上,在现场我们还观察到,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的亚洲艺术家也是大部分画廊销售的首选。

例如,在多家画廊看到了村上隆、奈良美智等近年来在亚洲80、90后心中名声大噪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在国际上畅销的本土艺术家。

奈良美智现场作品

《How Yer Doing Stayin’ True to You》 以65万美金售出

《Words means nothing at all》,2016

《White Riot》(2010),陶瓷犬雕塑,标价95万美元。在VIP预展的第二天傍晚,作品以其报价售出。

日本的Kaikai Kiki画廊展位上奈良美智的超大雕塑

村上隆现场作品

“金色太阳花”价格130万美元,是现场人流密集的地方之一

曾梵志现场作品

一家画廊最外侧展墙上挂着一幅曾梵志的油画作品《大公鸡》,尺寸 60×60cm

豪瑟沃斯画廊入口处,摆放着曾梵志经典绘画风格“乱草”系列油画 ,《无题》

张晓刚现场作品



这次巴塞尔,佩斯画廊VIP首日售出的20余件作品清单中,最瞩目的当属超过7位数成交的张晓刚《我的母亲》。此外张晓刚还有两件小尺幅的作品《Man on a Stool》,在展会上分别以30万美元价格售出。



《我的母亲》,在巴塞尔上以超过7位数的价格成交

现场大师作品不比美术馆少

在到达巴塞尔前,有艺评人说,巴塞尔是一个交易的名利场,现当代的作品非常多,大师的作品摆放在角落里很正常。

但是,当乘着电梯从一楼直通三楼后,却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欧美画廊的主打交易方向就是大师作品。他们的布展空间相比一楼的画廊,偏重古典风格,像我们常常在美术馆或博物馆中看到的装修风格

Simon Lee画廊的老板在谈到他们是如何挑选、考虑能够带进亚洲市场的艺术家时说,“亚洲的藏家更喜欢传统的绘画作品”,显然保持这样思路到巴塞尔的画廊,并不这一家。看看现场的图就知道了。

毕加索现场作品

早在2013年第一届香港巴塞尔举行时,便有业内人士发出“香港巴塞尔持续的教育功能或许最终会引发对西方大师作品迫切需求的快速增长,毕加索和张大千可以同时成为中国富豪们的艺术品标配。”

现场我们看到,至少4家画廊在展览毕加索的作品。

售价1900万美元的“神秘情人”

乔治·莫兰迪现场作品

在20世纪的具象艺术领域中,莫兰迪的作品具备高度个人化的特点,江湖人称“那个画一排瓶子的画家”。巴塞尔现场除了一楼两三家画廊带来了莫兰迪的作品,三楼的一家法国画廊竟然带来了一整面墙的莫兰迪作品。

此外,必须值得再提一下的是,在我们前往高古轩的画廊时,正在进行的展览就是莫兰迪、常玉、塞尚的作品展,而策展人是曾梵志。

高古轩正在展出的莫兰迪作品

埃贡·席勒现场作品

这家英国画廊带来了接近30多幅席勒的作品,其中最贵的一幅为1200万美金。对于这位仅活了28岁的绘画天才的作品,即便是至少排15分钟队才能进入,诸多艺术爱好者还是在耐心的等待着。

乔治·德·基里科现场作品

形而上学画派创始人之一乔治·德·基里科,2018年时,作品《Le Muse Inquietanti》就曾被一位香港买家拿下,画廊标价60万美金。

3月31日下午,第七届香港巴赛尔艺术博览会闭幕了。大多数人翘首以盼的是哪些有钱人买了这些可望不可即的作品。但巴塞尔依旧没有透露交易数据,而是通过媒体报道宣布:“全球艺术品市场从美洲、欧洲逐渐重心东移,亚洲艺术市场也在不断发展成熟。”

还强调道,“这次展会上的买家们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和美国。”

墨斗鱼艺术是一家原创艺术品的展示、售卖、传播为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为大众提供人生第一幅原创艺术品。作品主要来自于国内九大美院的青年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