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缕茶香,她坚守四十年

这是一个六堡茶制茶匠人

历经四十载追求完美与极致的传奇人生

她执着地坚守百年手工制茶传统

只为锁住流传千年古朴的茶香

守艺不忘初心

极致创造经典

她就是六堡茶乡的守艺者——陈奎香


钟灵毓秀产好茶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广西苍梧县延绵的群山,因气候温暖湿润而常年环翠,在这终年云雾缭绕的高山深谷之间,茶树苗芽茁壮,叶张肥厚,享誉中外的六堡茶便是起源于此。




在六堡镇茶人的心里,似乎只有以手工制茶,才不负这份得天独厚,而六堡茶入口微涩,回甘绵长的滋味和独特的陈香,一直以来都深受茶客们的喜爱。

2014年7月,来自广东的多名茶商在六堡镇一举购入价值100多万元的陈年六堡茶,这些茶叶全都出自同一茶人之手,她,就是陈奎香。





六堡茶类属黑茶,特点是越陈越香,经过长年的存储,可能产生的香气多达20多种,而陈奎香的制茶工艺,能将漫长的时间之后的所有不确定,在一开始就变成笃定。










六堡茶杀青时火候的掌握尤为重要,过度会让茶叶中的微生物和活性物质减少,后期转化空间小;而过轻则会令揉捻时不能造成破壁,影响茶的品饮口感。

揉捻,沤堆,复揉,干燥。陈奎香对每一个环节“火候”的把握精准,每一步都是恰到好处。







“原汁原味、看茶做茶、不讲固定、掌握火候”正是陈奎香的师傅——大生茶厂的第九代传人陈恒芝传授给她的心法口诀,也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大生茶厂的制茶精髓。

对六堡茶的热爱和百年茶厂第十代传承人的责任,使陈奎香更加热衷于钻研工艺细节。六堡茶自古以槟榔香而享誉海外,而一味参香则更是难得,在六堡茶的多种香味之中,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即使是有着丰富制茶经验的陈奎香,也难以胸有成竹。

第一年不成功,陈奎香当然没有气馁;但是她反复多次尝试,却收效甚微,只做些些许的参香。


这些微的变化显然不是陈奎香所追求的境界,在反复尝试与思量之后,陈奎香发现过去在六堡公社里所学的制茶工艺,和师傅陈恒芝传授的古法手工制茶有所不同,为什么不尝试着将两者结合起来呢。于是她从茶叶原料的采摘开始再次尝试。


在改良技术的过程中陈奎香还发现,控制好六堡茶在蒸压时的火候,能大大提高后期转化出参香的成功率。

陈奎香说:“要烧大火来蒸压他,三分钟到五分钟,它一上汽就能出到茶的香味就可以了。”


为了保证香气的纯净,陈奎香沿用了茶厂茶叶不落地的传统。下面要用木架垫上来,要留通风透气,没有地气。



六堡茶的独特香气最终还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转化实现,参香更是需要10至15年的时间才能保证品质,存储的条件就需要随时观察调整。

陈奎香的坚持和努力没有被辜负,多年的努力终于做出了真正的参香。很多茶客慕名而来,甚至还有国外的茶商。


陈奎香的手工六堡茶如此声名远播,而在一次全国六堡茶博览交易会上,汇集了来自各地的上千名茶商,陈奎香的六堡茶却被拒之门外。

原来组织者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没有让缺少QS质量安全认证的茶农和茶商进入展会参展。代代传承的手工六堡茶是不是真的就只能停留在口口相传的阶段,而百年茶厂又是否只能作为历史的印记而存在,陈奎香做了一个决定——重建大生茶厂,做到有生产线、QS认证的流水线,把六堡茶做大做强。






重建之后的大生茶厂,不仅保留了传统手作茶的特色、也在现代化的管理标准下,为陈奎香的古法手制六堡茶带来了更多的保障和机遇。



作为一位传承人不但要研习技艺,更需要有传承下去的勇气和胸怀,陈奎香定期举办古法制茶培训班,无偿将祖传的古法心得和改良技术教授给前来求学的学生和茶农。




陈奎香凭借出色的制茶技艺,不但在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劳动竞赛中屡获冠军,更是在2016年获“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荣誉称号,2018年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十年修酒客,一生做茶人。陈奎香四十年如一日沉醉茶香,对她而言,把传统手艺薪火相传是最初的愿望,寻味片片茶叶中那一道上千年的馨香,则是她对六堡茶地道真味的坚守,也是她坚持六堡茶手工制作的质朴匠心。

今天22:50广西卫视《广西工匠》,走近六堡茶制茶匠人——陈奎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