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好与坏

↑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安迪·沃霍尔曾说过,“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

这句话用在当代艺术领域同样合适。

今天仿佛是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的时代,艺术家也成为了所有不可名状的职业或事件的代名词——布置餐桌摆盘的现在叫餐桌艺术家,提个洒水壶在张白纸上肆意喷洒的叫现代派水墨艺术家......

难怪中央美院教授周至禹会在新书《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中感慨——如今只有艺术家而没有艺术。

某些当代艺术家好像意识到了这点,在大家都将艺术家这顶帽子扣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他们却努力和艺术家这个头衔撇清关系。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说:我的行为像艺术家,但我不是艺术家。

约瑟夫·波依于斯(Joseph Beuys)说:什么工具可以用来表示政治行动?我选择艺术。真的,我跟艺术并没有太多关系、艺术吸引我的仅只在于它给我与人对话的可能性。

马塞尔·杜尚与他的作品《泉》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

经过了上千年的争论,我们并没有越辩越明,反而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迷失。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并没有尝试去回答这两个问题。但作者告知了读者观看艺术的人群有哪些?他们抱着什么样的目的去看艺术作品和艺术家?艺术作品有哪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作为艺术家来说,又有哪些基本的责任?

马克·罗斯科与他的画No. 7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不是一本艺术史,也不是一本艺术作品简介或艺术家传记合集。它是一本探讨当代艺术审美的艺术文化类图书。

当代艺术的审美是最难理解,也是艺术家们也最避讳谈论的艺术话题。

当代艺术已经无法单纯从技法,传统审美需求来评价它的好与坏。

草间弥生与她的雕塑作品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一书收录了与病态艺术、生物科技艺术、行为艺术、禁忌艺术、当代艺术市场等内容相关的10个章节,涉及当代艺术批评领域里最前卫、同时也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作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长期以艺术家的视角观察、以研究者的思维探究和记录当代艺术的发展。

本书从实践、理论以及市场等多角度分析了大量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观看和理解当代艺术。

阿布拉莫维奇,“ 艺术家在场”( The Artist Is Present)

周至禹教授将当代艺术分为10个话题,从当代艺术中的态度,情感,以及商业化等多角度解析了知名当代艺术家成功的秘诀和其作品的创新与突破性。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并不旨在告诉读者当代艺术是什么,当代艺术的好坏怎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配享当代艺术家的称号。

他从一个艺术家和艺术教育者的角度,引导读者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全新的艺术评价体系。

从而让读者能够独立去欣赏和评价自己心目中的当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

周至禹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

作品多次参加中外美术展览并获奖、版画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神奈川美术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艺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中央美院陈列馆等收藏入选文化部主编《中国美术六十年》及“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等大型画册。出版教材、散文集作品集三十余部在现代设计基础教育方面有开创性研究,常年游历于欧洲各国。

《当代艺术的好与坏:中央美院教授的10堂当代艺术课》

周至禹 著

定价:88.00

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4

往期精选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