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家丨“骑士”的古建之梦

赵文龙的“荟珍屋”隐匿在松江九亭一隅,被周围林立的工厂企业包围。这个占地13.5亩,拥有门楼牌匾的建筑与周围环境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事实也的确如此,当荟珍屋的两扇大门被缓缓推开时,仿佛突然向外人打开了一个由老建筑构成的新世界。这些蕴藏其中的老建筑、老家具与老木作,就是松江收藏家协会会长,上海著名古典家具收藏家、古建筑保护专家赵文龙,穷尽毕生心血所收藏的老建筑与老家具的一部分。




同时,平时穿着休闲随意,在多数时间都醉心于老建筑、老家具收集、整理、修复,以及保存的赵文龙,又有着与专家身份反差很大的另一面——一位摩托骑士。与修复保护老建筑一样,对摩托,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选择眼光。对他而言,不论是老建筑还是汽车、摩托,都是人类在建筑结构与机械结构领域的一座高峰,更是代表了想象力与工匠精神的最具象体现,值得被尊重及珍惜对待。

园林世家,古建基因融入血脉


“尊重”指的是赵文龙对待自己收藏的每一件家具,每一座老建筑的态度。对老物件的热爱,源于家族传承。赵文龙出生于园林世家,他的祖父与父亲都就职于上海著名的桂林公园。从出生起,他就对园林古建的各种知识,以及发生其中的奇闻异事耳濡目染。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使他从小就对木质结构和苏作家具有着浓厚兴趣与超越常人的认知。




这些从出生就带有的印记,似乎注定了赵文龙将会走上古建筑收藏与保护的道路。而这些对园林、古建的热爱与丰富的知识也帮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岁那年,他在乡村插队时,用相当于当时半年工资的100元,买下了当地人家的一个红木梳妆台,之后这件家具被人以500元的价格收购。这次经历,为他之后开设自己的古典家具行,并走上以商养藏的道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与经验。




经营古典家具生意,使赵文龙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生活富足、精神富足,本来他的生活就应该沿着这样的轨迹行进下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老建筑、老家具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建设的需要逐渐湮没,这让从小热爱这些老建筑以及它们身上的文化内涵的赵文龙觉得,是时候做些什么了。

抢救老建筑,就是抢救文化

为什么会走上收藏、保护老建筑的道路?一个赵文龙说过多次的故事可作解释。一次,他在外地寻找收购旧家具,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看到一幢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倒塌了。当地人将房子上有用、有价值的部件拆下卖给了古董商人,而一些农民就在院子上分割一根银杏木的冬瓜梁,凭着经验,他判断这根银杏木至少有1000年的树龄,如今很难再见到的老建筑材料就这样被锯,实在太可惜。





1999年,赵文龙去欧洲旅行,在欧洲的博物馆中,他发现许多中国家具非常受到外国人重视与尊重,有些家具哪怕有了缺损,博物馆依然用非常重要的位置展示它们。




此时在中国已经开始收集明清家具与木作的赵文龙意识到,国内人们对这些老物件的保护意识不强,有些非常有历史价值的木作家具和老建筑可能随着搬家、拆迁随意丢弃处置。此时,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有责任保护这些老家具、老建筑,不能让这些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就这样轻易消失,应该将它们留存给后人。

风雨兼程,数十年醉心收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位于城市中的老建筑在飞速消失,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老房子亟待保护。赵文龙收购的第一栋老屋就是位于浦东的一处老建筑,当时屋主想将房屋翻新,遂准备将房屋拆除。




但赵文龙知道,这栋建筑在建造时就选择了上好的原料、精工细作,屋内更是以精细雕刻了《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作为装饰,是难得一见的好建筑,如果真被拆除就太可惜了。所以赵文龙将之整体买下,重新设计、修葺一新,最大程度地将其保护了下来。




这也是赵文龙保护、收藏之路的起点。不论是为了一件家具向原主人苦求10余年,还是在静安寺地区拆迁的推土机下抢救出名人故居,四十年来他不断寻找与抢救,希望能为后代留存下更多的历史记忆。通过一砖一瓦地累积,一砖一瓦地重建,他最终建起了这座占地13.5亩的古建筑群——荟珍屋,而支撑这份热爱的,是他对老物件和中国数千年文化传承的尊重。




如今,众多文化名人市场光临荟珍屋,这里也成为了华东师大古玩鉴赏班的鉴赏基地,更时常接待一些同行、同好,赵文龙收藏、保护老建筑与老家具的初衷开始逐步实现了。

必有回响,将中国古建推向世界


赵文龙对老建筑、手艺传承、技术传承的尊重,也得到了回报与认可。2014年,国际著名奢侈品品牌爱马仕准备在上海开设旗舰店,并在上海展开一系列的开幕活动。




那年,爱马仕2年中先后4次来到上海考察,最后从上海若干个文化景点中,选择了荟珍屋成为举办活动的场地之一。这样的选择源自赵文龙与爱马仕共同的,对人类文化传承的尊重,是两个同样懂得手工之美的知音的惺惺相惜。

显然,这足证荟珍屋得到了爱马仕家族的认可与尊重。赵文龙所打造的荟珍屋所营造出的世界级文化艺术氛围,真正赢得了这个世界著名奢侈品品牌的认可,他也为将中国传统园林、古建筑与古典木作文化推向了世界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车与古建,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如果你认为荟珍屋内存放的都是老物件,也不尽然。在荟珍屋一侧的一间小屋内,停放着三辆摩托车。正是它们,昭示了赵文龙在收藏家身份外的另一个身份——摩托骑士。





如果说收藏老建筑与老家具是赵文龙热爱的事业,那么收藏老车与摩托骑行,也同样如是。与收藏古建筑不同,他收藏的汽车数量并不多,但很多都难得一见。他对汽车的理念与许多人不尽相同,即便是只当做代步工具的车,依然被他当作一件艺术品一样精心呵护。




多年来,这些摩托车载着赵文龙穿行城市与乡间,带他领略自由驰骋的快感,也带他发现掩藏于世尚未被人们发现的老建筑与老手作家具。同时,他对每一辆收藏的车也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每辆车的清洗与日常维护他都会亲自动手,甚至每一款车在不同部位的油漆颜色都会有相应不同的处理方法,每一个机械部件都能获得最好的呵护。




赵文龙有一辆10多年前的捷豹Sovereign,前轮上有一个避震弹簧损坏,配件难寻。但他依然会想方设法寻找到最合适的配件,力求使每一辆车都能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样的寻找过程,丝毫不亚于他寻找与收藏有价值的老建筑。他认为不论是手工木作,还是精密机械,都是人类技术与智慧的结晶。




当然,荟珍屋并不是赵文龙前行路上的终点,在维修、重建,以及保护老建筑、老木作的路上,他依然砥砺前行。而那些陪他一起行驶在前行路上的摩托,汽车,更像是他的伙伴,与他一起写下一个“骑士”关于古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