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醫生都不做近視矯正手術卻讓患者做?

眼科醫生:我們經常需要近距離操作,留有一點近視,反而對工作更方便

對於近視的人,都有遇到這樣的問題:夏天高溫炙烤下汗流滿面眼鏡架在不斷下滑和不斷被推上之間變換,冬天寒冷圍巾口罩全副武裝,呼吸一次眼鏡片上一片霧氣看不清路,一進屋裡,撲面而來的不是暖氣,而是眼鏡片上滿滿的霧氣……戴隱形眼鏡吧,不注意衛生的話,各種感染問題又出現。那就做近視矯正手術?可一說起近視手術,安全性是繞不開的話題。對此,記者採訪了眼科醫生,為大家一一釋疑。

手術“治”不好近視,只矯正屈光

據悉,目前做得最多的是全飛秒手術,每減少100度近視,角膜只需要削薄12微米。而正常人的角膜厚度,一般在500~550微米之間。“如果角膜太薄,就不太適合做近視激光手術,比如說患者近視800度,但是角膜厚度低於500微米,就不能做。”東部戰區總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吳勇說。

什麼樣的人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呢?吳勇說:“一般來說,手術範圍臨床上界定到18~40歲,且近兩年度數穩定,每年增長不超過50度的患者。而那些年齡不到18週歲的未成年人,眼部發育還未完全,屈光度也不穩定,因此不宜過早接受手術,否則術後視力有可能減退,會影響預期效果。”

至於近視手術視力可以恢復到多少的問題,吳勇告訴記者,由於個體的差異,每個人可達到的術後視力是有差異的,近視手術後的最佳視力與個人眼部情況有直接關係。一般來說,都可以恢復到近視手術前戴眼鏡時的最佳。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近視手術是“治”不好高度近視的。吳勇表示,手術只是擦亮了“鏡頭”讓你看得更清楚,但眼球的結構並沒有改變——眼軸一旦變長,就不會再縮短。“這也就意味著,高度近視一旦患上,眼底病變風險就會一直存在,並不會隨著視力已矯正而消失”。

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激光手術,術前檢查多

通過採訪記者瞭解到,過去,來做近視手術的大多數是剛需人群,比如考學的、要當兵的。現在,希望通過近視手術提高生活質量的人越來越多,付諸實踐的人也呈逐年上升趨勢。

一位市民林女士告訴記者,在2006年她就做了激光手術來矯正視力。她告訴記者,手術後的第二天,當她睜開眼睛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眼前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了!看東西沒有重影了,從家裡往外面看,對面商鋪下面寫的那一排小字都能看得一清二楚。“13年過去了,我現在視力還保持在1.0左右。目前還沒發現什麼嚴重的、困擾生活的問題。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這個手術,手術之前需要做多項檢查,只有這些指標達標了,醫生才會建議你做手術,否則就要放棄。”

對此,吳勇告訴記者,在進行矯正手術之前,醫院對患者會進行視力、散瞳驗光、角膜測厚、眼壓、眼底檢查等二十幾項檢查。檢查中也會發現有些患者不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如急性角膜炎、結膜炎、角膜潰瘍等眼部有炎症的患者,還有患青光眼、嚴重乾眼症、嚴重眼底病變等眼科疾病,患有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等,都不適宜做近視激光手術。

而對於為什麼醫生不做近視激光手術,卻推薦患者做?吳勇這樣告訴記者:“眼科醫生工作時經常需要近距離操作,留有一點近視,反而對工作更方便。”

術後近視“反彈”,或是用眼習慣不好

也有不少人擔心術後“反彈”的問題,吳勇說,這種概率很低,絕大部分人手術後就可以終身告別近視眼鏡了。而且目前個性化手術設置得很精細,如果是長期用眼的行業,醫生會根據情況在手術時會預留75度左右的遠視儲備,也能最大程度避免“反彈”。

而如果有人做了手術過了幾年時間,出現反彈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手術後沒有好好地保護自己的眼睛,依然保持手術之前的一些不良習慣,經常過度用眼給眼睛再一次造成視力下降,而且這種反彈的強度以及對眼睛的傷害都是比較大的。最重要的是已經做過一次近視眼手術的人,是不可以再做第2次手術的,一次手術已經把角膜削薄了,再做的話風險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