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理人的乡愁,全在这里了(309幅手机摄影作品第一辑)

作者:Moscm李晋,手机摄影一日一图主编。

用一年时间拍摄一条街,为一座城市留下只言片语。同时也为老街建立档案,截取每一个值得回忆的空间片段,这是我的初衷。老街档案拍摄进行到第四年,我将一如既往拍下去。欢迎方家指正并提出建议,谢谢!

2018.01.06 黑龙桥桥南,竹篮里分段售卖的鲤鱼。

2018.01.18 中丞街65号,杨炳勋老宅(原中共地下党云南省委滇西联络站小院)。

2018.01.18 龙尾街一户居民家的门。

2018.01.28 黑龙桥上的行人。

2018.01.28 龙尾街集市。

2018.01.30 西洱河边水岸华府项目工地。

2018.02.03 西大街海鸥相馆主人杨林。

2005年开海鸥相馆至今。用Fujifilm s7000给客户拍照。他说:那时候洱海边到处是沙滩,从团山走到黑龙桥一路走一路唱歌。

2018.02.03 龙尾关盘念珠的老人逆风而行。

2018.02.03 黑龙桥上的行人。

2018.02.03 西大街海鸥相馆。

2018.02.03 龙尾街一只黑猫和我的影子。

2018.02.09 龙尾街33号,段子华家的储物间。

2018.02.09 黑龙桥桥北。

2018.02.11 杨发贵的女儿(已逝世)。

2018.02.11 黑龙桥桥南爆竹售卖摊点。

2018.03.02 龙尾关,在子河菜场售完蔬菜,准备回家的菜农。

2018.03.02 黑龙桥上。

2018.03.02 黑龙桥上。

2018.03.07 中丞街35号,九尺巷,清翰林马恩溥故居。

2018.03.07 中丞街一户居民家的门。

2018.03.08 龙尾关,晨跑的男子。

2018.03.08 水电十四局家属楼旁的讣告。

2018.03.08 斜阳峰、黑龙桥和西洱河,天宝战役古战场。

2018.03.12 黑龙桥上售卖草莓的彝族老人。

2018.03.13 振兴街。

2018.03.13 西洱河边的水岸华府项目工地。

2018.03.25 正在开门的杨发贵与民警。

杨发贵女儿逝世3天后,街坊发现并报警。这是我当天写的短文:那女孩儿终于解脱了,她40多年的悲催生命,今天被画上句号。街坊纷纷对她父亲鄙视和痛骂,她也全然不知了,这些愤怒恰如其分的,掩盖了她衣衫褴褛的身影。

2018.03.27 黑龙桥桥南的商贩。

2018.03.30 从大井取水,经过黑龙桥回家的男子。

2018.04.06 正阳商场旧址。

2018.04.06 黑龙桥桥南,移动水果摊。

2018.04.06 黑龙桥上,骑摩托出工的男人。

2018.04.06 龙尾关,春天发芽的古槐树和集市。

2018.04.06 龙尾关,嘟嘟车上的小乘客。

2018.04.06 黑龙桥桥北。

2018.04.06 黑龙桥下,城市排污工程施工期间,在露出水面的河床上钓鱼的男子。

2018.04.17 龙尾关,酱油厂对面。

2018.04.21 黑龙桥桥南,西门巷居民进城采购。

2018.04.21 水电十四局家属楼旁读讣告的老先生。

2018.04.22 天宝街,基督教堂。

2018.04.22 西大街。

2018.04.22 西大街一号院内。

2018.04.22 西大街。

2018.04.22 西大街海丝发廊和发廊主人。

2018.04.22 西大街。

2018.04.22 文明巷,老式缝纫机。

2018.04.22 人民街,售卖樱桃的彝族老人。

2018.04.23 天宝街,从法院小区看基督教堂。

2018.04.23 黑龙桥上,10路公交车。

2018.04.23 从黑龙桥上看滨河北路,天宝战争墙画。

2018.04.23 黑龙桥桥北。

2018.04.23 黑龙桥西侧。

2018.04.23 黑龙桥桥北,10路公交车站台。

2018.04.23 龙尾关。

2018.04.23 黑龙桥上。

2018.04.23 黑龙桥桥南,售卖鸽子的男子。

2018.04.25 子河菜场,晋削王面馆开业。

2018.04.26 振兴街,中了彩票的奖金。

2018.05.01 龙尾关,水果售卖摊。

2018.05.03 黑龙桥桥南。

2018.05.03 黑龙桥上的行人。

2018.05.03 黑龙桥上的行人。

2018.05.03 龙尾关路口的商贩。

2018.05.03 龙尾街包子店。

2018.05.03 租住在大井巷的彝族妇女。

2018.05.03 西门巷民宅。

2018.05.03 西门巷麻将室内的环境肖像。

2018.05.03 龙尾关,穿校服的小学生。

2018.05.03 龙尾关,一盏忽明忽暗的路灯。

2018.05.03 龙尾关,酱油厂宿舍外。

2018.05.03 龙尾关。

2018.05.03 黑龙桥上。

2018.05.05 鸳浦街,回族菜馆。

2018.05.09 黑龙桥桥南。

2018.05.15 龙尾关居民段子华在振兴街。

2018.05.16 振兴街30号。

2018.05.17 黑龙桥上。

2018.05.19 建设路,一座很突兀的老楼。

2018.05.19 文明巷,沙家大院。

2018.05.19 文明巷,清真寺。

2018.05.19 建设路,皮革厂院内。

2018.05.19 文明巷,沙家大院门口。

2018.05.22 滨河北路。

2018.05.22 龙尾关,提着垃圾桶的张志中先生。

2018.05.22 龙尾街,恒建商贸的员工。

2018.05.22 龙尾街,送大米给客户的商户。

2018.05.22 龙尾关,提着垃圾桶的张志中先生。

2018.05.22 滨河北路。

2018.05.22 滨河北路。

2018.05.24 鸳浦街,回族菜馆里读经书的菜馆老板。

2018.05.24 龙尾关。

2018.05.24 龙尾街卤肉店。

2018.05.24 龙尾街。

2018.05.24 龙尾街,王利瑞裁缝和街坊。

2018.05.24 龙尾街,一个锈迹斑驳的水龙头盒子。

2018.05.24 龙尾关城楼,原名:寿康楼。

2018.05.24 中丞街。

2018.05.24 中丞街。

2018.05.24 中丞街。

2018.05.24 中丞街。

以下是2018年关于老街档案的随笔短文和俳句

说,武斗时,机枪是架到寿康楼上扫射的,这是要有多大的仇恨?那个癫疯年代,养猪不让养母猪……命和人权如蝼蚁任由宰割。

时间在剧烈的感情里总是不够用,于故乡的情感,现在看起来其实就是一场初恋。

沐着阳光走完一段路,看见粗燥树干上现出新芽,我就为之欢喜了一整。

清早,接友人电,说落脚德州,谋事未成欲返。于是清冷街头上,再多了一位背负行囊的壮士。

兵荒马乱的一天终于落下帷幕,所产生的愤怒与不耐烦,均源由意识和内在的匮乏。斜阳西下后,浇花拾家品茶听音乐,再为心上人备好一份早餐。待阳光透过窗户,美好的事物就要悄然来临了。

今天终于有空去龙尾关走了一圈,以家为单位的彝族同胞们,已经在黑龙桥下安营扎寨。他们带来巨大的和小一点的火把,有目测高度±6m的,也有1m多长的火把,售卖价格从¥16.00元到数百元的都有。看得出来我图中粉色的小女孩很快乐,她不停地喊着“爸爸”说:要吃卷粉啊,然后,还没等她父亲回话就蹦跳着离开了。我喜欢现在眼前看见的,生活的样子。

我相信,街坊们的一部分情感是被建筑固化了的。

这是许多个美好的早晨,阳光晒到每一位行人的脸上,晒到红砖墙和电线杆,也晒进包子铺青年人健硕的肌肉上。洱海边世居的人家门口,老阿妈已早早燃起手工制造的清香,苍山被一层薄暮罩起来,这是玉带云要出来巡游的前奏。

细雨蒙蒙的夜,她们在人民公园跳舞,我多次路过,却从没停下来好好看看,作为一个照相的,这就是错误。

人民公园往北,是一片被拆出来的废墟,往南就是沙河梗,沙河梗是一条穿城而过的小河,许多当地人从未踏足的地方。再往西走,经过幸福路就到西大街了,我常常在这几个地方照相。

当你凝视远方,远方也会凝视你。

黑龙桥上两位老街坊正在聊天;保安大叔中午下班准备去吃午餐;彝族老奶奶在桥头售卖土鸡和土鸡蛋;老巷道里玩躲猫猫的少年;杨发贵蹒跚着瘸腿过桥。

如果不是独处,怎会想起你最初的模样。这条河,从莽荒中缓缓走来,它淌过1959年的饥荒,此后陆续迁徙过来的人们,逐水而居,于是河就越来越瘦了。河日日载着闪闪晨光走进夜幕,河日日沉默寡言。

今夜之后,风不再冷。月清凉,适缓步行走。思念长,与长夜共长。

龙尾关始建于唐,距今已有1278年历史。城南有黑龙桥横跨西洱河南北两岸,这座桥不仅连接了下关与槐城(龙尾关别名)的交通,同时也连接了一座城市的两种生活方式。 我常常走进槐城,与世代久居的、临时租住的还有移民过来的人们聊天,他们和我一样深爱这座城。触摸槐城穿越千年的夯土墙,在城楼上瞭望远方重山,看西洱河水缓缓流淌,仿佛置身于远古的生活。据关迤社区统计,龙尾关内居住有20个民族1561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47人,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5.6%。他们与老城命运紧密相依,龙尾关经过几次拆迁改造未果,我们很荣幸的看到老城日渐焕发的生机与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被完整的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