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影像!



如果您八九十年代生活在北京,这张照片一定会让您想起那时的日子。



这是1999年的大栅栏。当时的自行车品牌,除了永久,已经有了捷安特。



1998年的廊坊二条,大家在吃卤煮。那时候的烟摊儿上还有公用电话。



这是1986年,云居胡同里结婚的场面。新娘子手里拿着用塑料纸罩起来的花。



这是1997年的朱茅胡同。胡同里最常见的景儿,下棋。



这是1998年冬天的铁树斜街。当时卖报纸的都这么吆喝:晚报、电视报.....



晒被子。



这是1989年,胡同里来了戗菜刀的。



西砖胡同,房上的猫眯。



院门上的门环,看着好亲切。



过堂风。这张照片拍摄于1996年的培智胡同。您看那木门槛、石头门墩,不知道是多少年的老物件了。

拍摄这些照片的人叫贾勇,生于北京的一位60后。他从小在大栅栏长大,从80年代开始拍胡同,10万张照片记录了老北京的人文景观。今晚,这位胡同摄影师也将出现在《最北京》节目中。



有意思的是,贾勇拍了很多胡同里的老住户。看见有大爷在胡同的墙边坐着吞云吐雾,贾勇就走上前去,利落地“咔嚓”一下,一边还和人家聊天:“这就是范儿”。大爷也乐呵呵地点头:“北京爷的范儿,那是啊。”一瞬间,空气中充满了“北京爷们”的默契,丝毫没有生分的尴尬。





爷孙俩。取灯胡同,1998年。



遇上遛弯儿的大妈,他也乐呵呵地端着相机,幽默地给人家做拍摄前的思想动员:“都80了,您还害什么羞啊?”大妈听完,也忍不住在镜头前笑起来。




看着这一张张北京胡同里亲切的笑脸,您的脸上不知不觉间一定也泛起了笑容。这就是北京人,豁达、率真、大气。这笑容让北京的胡同里洒满了阳光和温情。



这是1997年的大江胡同。



每一次按下快门,就定格住了一个美好瞬间。哪怕胡同慢慢消失,哪怕岁月流转、物去人非,这些美好的影像却可以穿越时光,留住北京胡同曾经的样子。



胡同里那些人、那些事,能否也让您穿越时光,回到儿时的老北京?



转自:BTV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