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威县万亩梨花盛开,最吸引人的是一棵百年的老梨树


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之所以珍贵,就在于它总是匆匆的流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而停下脚步,我们很多人在感叹着光阴易逝,其实面对光阴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时光会带走一切,但时光也会给予一切。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了,清明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每逢清明,我们便会扫墓祭祀,缅怀祖先。
4月4日至6日,邢台威县举办第四届梨花节,吸引了周边的大量游客。梨花节第二日正值清明节,作为分会场的红色小镇草楼村举办了“少年中国梦”红色研学行和“中国梦 ​梨花情”文艺汇演。70余名学生参观了草楼村战地医院、宋任穷旧居,听老兵讲革命故事。
威县草楼村位于古漳河流域,村头遗留了许多硕大无比、长满枯草的土包,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座矗立着的草楼,因此得名草楼村。抗战时期,不足千人的草楼村竟有二百多人参加战斗,二十多名村民壮烈牺牲。草楼村是名副其实的“英雄村庄”。
如今,草楼村依托红色文化,以“革命老区、红色草楼”为主题,建成了胜利广场、纪念广场、宋任穷故居、战地医院、驻军旧址等,打造了集林果种植,绿色采摘,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绿色生态示范园区,成为以传承红色记忆为特色的美丽乡村。​

红色研学的孩子们在草楼村烈士纪念堂扫墓献花并共绘长达201.9米的“少年中国梦”画卷。这一场红色研学之旅,也激励了孩子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游客在草楼村红色小镇里可以走访革命旧址、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赏文艺演出,近距离感受了梨花大鼓、手工粗布、梅花拳等非遗民俗展示。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它可以用22种基本色线变换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2014年,威县土布纺织技艺被收录到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纺线、浆染、经线、作综、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十分繁杂。”老土布可以织出平纹布和斜纹布,按图案可分为方格布、汉字布和花鸟鱼虫布,通过抽象图案的重复、平行、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极具艺术魅力。
“土布别花(织花)技术是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中繁杂的工艺,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织造形式。通过各种色线交织把代表吉祥、喜庆、丰收、富贵及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故事和书法字体织成图案,可以做成门帘、炕围子、被面、包袱带等实用品。

在威县梨园有一棵百年老梨树,它栽种于1918年,树干直径40多厘米,比普通梨树要粗三四倍,花朵茂盛,树干妖娆,别有一番风味,很多游客都会在这里合影留念。
此时的万亩梨园花开正当时,唐代诗人岑参曾作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万亩的梨花绽放,置身其间,花香弥漫,让人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很多人都会拿起手机和相机,来记录下这春天里最美的威县。趁着春光无限,不妨来威县走一走,赴一场和梨花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