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女婿在彝族媳妇家学种地,下午下山去赶场,晚上全家吃火锅


弟弟叫宝林,弟媳叫沙沙,宝林是汉族和满族的“混血”,沙沙则是纯黑彝族女孩儿,俩人本来相隔几千里,却因为在同一个地方工作,走在一起,我们在天池玩儿的时候他们俩是这样,回到大凉山丈母娘家探亲后,他俩画风突变……


每天吃罢早饭,宝林就换上大娃的“工装”,一件排队免费获得的厂家广告外衣、一条黑裤子、一双山寨耐克鞋……和全家一起上山干活7,特别充实,锄头抗在肩上,嘴里哼着小曲儿,前两天收晚种的芋头,浑身那酸疼劲儿尚未痊愈,听说今天再干一天,以后就再也不疼了,身体就习惯了。
山里人总没有并排走路的习惯,通常都是一前一后,起烟的黄土在几场小雨的浸润下,表皮黏脚,像起了一层酥,坡陡的地方一走直打滑儿。
沙沙穿着雨靴,和乡亲们站在路边聊天,村子不大,有点啥事儿都不胫而走,大家都问她带回来的东北女婿,啥时候办酒席,去东北婆家什么样,对象一个月能赚多少钱……看来哪儿的乡亲都一样,像同一所八卦学校培养出来的。
宝林没干过这样的农活,沙沙在前两天的实践中发现他净做无用功,累个半死,活儿还没干好,今天特意现场教学,别看个子不高,抡起锄头来,两臂生风,宝林在旁边调侃:“看架势,我够呛能打过你,这家伙挺有武功啊……”
“你得学会用巧劲儿,比如用你的大臂带动小臂去抡这个锄头,而不是单单靠手腕和前臂,那得活活累死……力度还不够……”
宝林开始练习抡,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啥的口诀牢记于心,哥、嫂、沙沙、大娃都去刨自己的一片责任田了,没多大一会儿……
锄头脑袋给抡下来了……看来没大臂没轻带动小臂和手腕……四处撒么找个楔子形的木头怼进去,再头朝下顿一顿,又是一把好锄头。
这劳动强度,跟健身房撸铁的有一拼,他们还得给人钱,这山区多好哇,户外有氧,形式自如,汗如雨下,胳膊上的瘦肉核儿被抡得一跳一跳的……
全家人把各自分工的地全部刨完松土结束,就已经下午了,午饭照例不吃,等一会儿晚饭一块吃,先收工回家喝口水歇会儿,听说今天隔壁村有大集,准备一起去看个热闹,《小背篓》里写的不就是嘛: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
山里的集市很热闹,人也多,有穿汉族服装的,也有彝族传统服饰,大家冒着小雨来赶集,有很多我们城市里看不见的新鲜玩意儿,下一篇再给大家详细介绍,带你们身临其境逛一逛。
给我拍了一圈素材后,弟弟已经筋疲力尽了,一屁股坐下就不想起来,穿干活脏衣服和旧鞋会给人安全感,随便坐哪儿蹭哪儿完全不担心它们更埋汰。
这双鞋,大娃人家都穿一年多了也啥事儿没有,在宝林铁蹄的践踏下一天就掉底儿了,不道是鞋的问题还是脚丫子的问题。
晚上他们在家吃的火锅,丸子啥的是在集市上买的,还放了家里的腊肉和腊肠,自己种的菜,土豆和地瓜片,山里人的火锅也没有固定搭配,想吃酸就加酸菜,想吃辣就加辣椒面,干一天活下来,就算吃烤土豆也能香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