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众神」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居然是父子?

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是上古神话中我们比较熟悉的神灵了,近年来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经常会提到二者的名字,那么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祝融

火神祝融

祝融是上古火神,相传为炎帝后裔。《山海经·海内经》载:“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饫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炎帝的妻子,也就是赤水氏的女儿听饫生下炎居,炎居生节,节并又生戏器,祝融是戏器的后裔。祝融居住在江水一带,共工是他的后裔。据此,祝融乃炎帝玄孙。

但《海内经》又载,黄帝与嫘祖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帝颛顼。《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这里,祝融又成为黄帝后裔了。黄帝、炎帝本是亲兄弟,故传为炎帝后裔的祝融,成为黄帝后商也并不奇怪。

据《海外南经》描绘,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形象与海神禺强很相像。

《墨子·非攻下》记载,成汤伐夏时“天命融降火于夏城西北之隅。”《尚书·大传》、《太公金匮》也记载有祝融等七神助周灭商的传说。《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赤帝即炎帝,说祝融是南方天帝的属官,为司火之神,从这些记载看,祝融堪称火神。

祝融与楚人

相传祝融是楚人先粗。《国语·郑语》和《史记·楚世家》中都有记载。

《国语·郑语》载:祝融的后裔有八姓,其中第六个叫季连,姓芈。而芈就是楚国国姓。先秦时有“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的说法,意思是神灵不会享受异族人的祭祀,人们也不会祭祀异族的神灵。楚国王族一直祭祀祝融,可见祝融确为其祖先。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有“夔子不祀祝融、鬻熊,楚人让之。”《史记·楚世家》中记楚成王三十九年“灭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夔也是季连部落之后,姓芈,与楚同祖。夔子居然不祭祀祖先祝融、鬻熊,在楚人看来实属大逆不道,因此被楚人灭国。

1987年荆门包山二号楚募出土的卜筮祭祷竹简中,记有“举祷楚先老重、祝融、鬻熊”的文句。这说明,春秋以至战国时期楚人一直都把祝融作为他们的先祖。

水神共工

水神共工

自古水火不容,但水神共工居然是火神祝融的儿子。《山海经·海内经》载:“祝融降处于江水,生共工。”明确说明了二人的父子关系。不仅如此,二者长得也很相似。《归藏·启筮》中写的明白:“共工人面蛇身,红发”,与兽身人面的祝融可谓是一体相承,十分相像。

共工的所有传说几乎都与水有关。《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又《管子·揆度篇》:“共工之王,水处十之七,陆处十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说明共工统治的范围之内,大部分都是水域,因此共工一族都善于用水。在黄帝与炎帝的战争中,共工用水帮助炎帝作战,起了相当的作用,充分表现了水神共工的神威风采。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关于共工的神话,最为著名就是“共工怒触不周山”了。

《淮南于·天文训》描绘道:“昔者共工与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意思是: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共工失败后怒撞不周山,致使天崩地裂。所以,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移动;而地面向东南方低洼,水和泥沙都流向东南。

共工虽是战败者,但他打破了天帝所统治的旧世界的格局,充分显示了共工的英雄本色。因此,人们曾在大荒北野修建共工台,来纪念共工。

怒触不周山

还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因为与祝融相争斗,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水火不相容吧。但古籍中支持这种说法的资料很少。简单分析,共工和祝融同为炎帝后裔,更何况还是父子,相争的可能性不大。而颛顼是黄帝之后,作为炎黄大战的后续,双方的后裔展开中原王权的争夺,似乎更符合情理一些。

本头条号旨在分享交流中国传统文化,如有错漏,请各位大贤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