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遗产八法拳论坛暨《李德懋年谱》研讨会”小记(一)

囗陈建文

(作者系大同市图书馆前馆长,现图书馆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延续了几日的天气仍然是冷,永和文瀛山庄的一座大屋子里还是温暖如春。来自全市文化、史学、武术界、北京武术界及新闻媒体人士近70名聚集在这里,参加大同市武协八法拳研究会、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主办,大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大同市图书馆协办的“非物质遗产八法拳论坛暨《李德懋年谱》研讨会”。

八法拳起源于大同,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主要流传于大同、内蒙河套一带,在晋、蒙、陕都有流传的优秀的、稀有的地方拳种。现为大同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法拳由清末著名武术家、少林技击传人、同盟会早期会员、大同辛亥首义重要领导人李德懋先生根据少林、形意、通臂、炮锤、翻子、弹腿、劈挂、功力等多种拳术的精华所创,有拳刀枪剑、对拆套路及相应的功法等内容传世,并以实战著称。

李德懋(1876—1953),字官亭,大同圣水沟人。为大同武术家、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大同首义领导人。光绪、宣统年间,为雁门关外武林魁首。1906年,编创实战性强的八法拳、八法枪、八法刀、八法剑、八法棍等,在辛亥革命前传播于起义人士,民国时在晋绥军中传播,训练士兵。后领导了大同、归绥地区辛亥革命,为大同军政府都督。民国时,担任山西督军府副官长、国民革命军11师师长、第二战区执法副监等,中将军衔。组建过山西精武社、山西元音琴社、兴办过民营企业等。抗战胜利后,退役,任高级参赞闲职,赋闲在家,居于西安,1953年病逝。

令人欣喜的是,李德懋先生的再传弟子和再再传弟子武世俊老师、王占斌老师等人,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广八法拳及其它武术。并进行整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出版了许多著作。又成立了八法拳研究会,出了研究会会刊。钩沉历史,收集繁复,写出了《李德懋年谱》。对大同武术的历史发展、武学文化的弘扬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论坛及研讨会由八法拳第四代传承人王占斌的弟子常利彬主持。八法拳第三代传承人、中国武术八段、武术国考考官、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编写组专家、《中华武术展现工程》项目总监武世俊老师宣布论坛暨研讨会启动,主持人介绍嘉宾及参会人员。八法拳第四代传承人、中国武术六段、大同八法拳研究会会长、武世俊武学研究会会长王占斌及其弟子常利彬、武世俊弟子李伟分别宣读了论文《八法拳擒拿术》(并与徒弟一起演示)、《博采众长行伍精壮海纳百川后世流芳——论八法拳的实战能力》《武世俊武学的架构》。王占斌就其著作《李德懋年谱》的写作进行了讲述,与会嘉宾就年谱和八法拳进行研讨。大同著名学者、文史专家力高才,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原大同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要子瑾,社会知名人士、八法拳研究会顾问李存义,大同日报周刊部主任冯桢,大同市图书馆前馆长陈建文,大同市武术协会主席、原大同电视台总编王志强,大同武术名家贾钰(武术宗师贾虎臣子),大同人文学者郝永欣,大同武术名家崔志清、杨选,大同武协副主席王晓平等分别发言。大家一致认为大同对武术、武学文化重视不够,对李德懋研究、宣传不够。要大力发扬光大大同武术文化,积极宣传八法拳和李德懋(大同唯一创始拳种,辛亥大同首义重要人物)。要子瑾提出要“弘扬八法拳、宣传李德懋、认识武世俊、学习王占斌”。武世俊老师随后进行了总结讲话。之后,展示了花梨木雕刻的武世俊老师的《八法拳赋》和张侠画的中国画《塞外名拳八法拳》,大同朗诵艺术名家于化忠老师朗诵了《八法拳赋》。随后,主持人又采访了武世俊老师和张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