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烂根、叶片发黄,都是你不会浇水!

不能不说,芦荟是很多养花爱好者的首选,不仅好看,实用,还能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但是养的时间久了,问题也随之而来,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一一介绍一下芦荟,究竟如何养护。

误区一: 积水烂根

错误操作

很多小伙伴,太勤快!看着芦荟叶片水嫩嫩,以为它“很能喝水”,于是恨不得每天都要给它灌上一壶水。久而久之,多余的水分积存在土壤里,阻碍根部呼吸,导致叶片发黄、发软、卷曲,根部腐烂。

正确操作

芦荟是非常非常耐旱的植物,2个星期,2个月,甚至半年浇一次水,它都不会死。所以一定要少浇水,少浇水,春夏季节1-2个星期浇一次,秋天减少浇水,冬天彻底断水。

芦荟烂根

芦荟叶片发黄

误区二:干旱脱水

错误操作

如果芦荟很长时间未浇水,或者长时间只浇半截水没有浇透,那其底部的叶片会出现卷曲、萎蔫发黄的情况。

正确操作

一次性浇透水,等芦荟缓过来后,再恢复正常的浇水频率,注意:不干不浇,浇则浇透。

浇水过多

误区三:土壤不透气

错误操作

相信大部分人养芦荟的土,都是地里、路边或者绿化带里的普通园土,这类土壤黏性强,透气性不佳,如果时间久了肯定会板结。

水浇下去,在土里渗不出去,氧气不足,根系呼吸受到阻碍,不能正常吸收水分养分,所以,叶片就会发黄、发软,时间久了,根部也会发生腐烂。

正确操作

芦荟的土壤一定要排水性好!可以按照园土:腐叶土:河沙=4:4:2的比例,配制芦荟的种植土。当然,如果家里没有腐叶土,也可以只用园土和沙子按照2:1的比例混合,进行栽种。

土壤板结

误区四:换盆时养护不当

错误操作

芦荟刚换盆的时候,如果马上晒太阳,或者浇太多水,极易发生黄叶、发软、烂根现象。因为刚换盆的芦荟,还没有适应外部环境,根部不能吸收水分,如果马上放在太阳下晒肯定会脱水,发软。

正确操作

芦荟移盆应该在阴天或者清晨、傍晚进行,换盆过程中可以用刀片剪去死根、烂根,涂上多菌灵或草木灰,放阴凉处2-3天后栽种,当然如果没有死根、烂根就可以直接栽种。

刚种上的时候,适当浇水,不能积水,保证多余水分能从出水口排出,另外要放在散光通风的地方养护1-2周,不能直接放在太阳下直晒,等叶子硬了,再让它逐步见光。

芦荟换盆

误区五:环境不通风

错误操作

如果你是室内养芦荟,而且长期处于荫蔽不通风的环境中,那芦荟很有可能出现黄叶,甚至烂根的情况。

正确操作

如果室内养芦荟,最好放在阳台上或窗台边,最好每天或者2-3天开窗透气。千万不能1个星期乃至半个月都不开窗透气,否则芦荟必死无疑。

误区六:光照不足

错误操作

芦荟喜光,光照充足时,植株茁壮,叶片厚实,叶片墨绿;光照不足时虽然也能生长,但如果长时间光照不足会发生徒长现象,造成枝条细弱,叶色浅淡,时间久了,叶片发黄、发软。

正确操作

尽量将芦荟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养护,如家里的阳台,窗台等,但夏天光照猛烈的条件下,要注意遮阴,千万不能暴晒,不然会黄叶、甚至化水死亡。

误区七:温度不适宜

错误操作

芦荟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5-25℃之间,0℃以下就会发生冻伤。如果长时间温度过高,叶片会缺乏水分,发生黄叶脱落现象;

如果长时间温度过低,会使叶片发生冻伤,导致叶片化水、发黄。

正确操作

夏天,应该将芦荟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不能受阳光直射;冬天室外低于5℃时,应将芦荟搬进室内。

误区八:施肥过多

错误操作

有些花友,想让芦荟快快长大,拼命施肥,结果导致烧根,发生肥害,轻则叶片发黄,重则烂根。

正确操作

芦荟对肥料的需求量不是很大,每月施肥3-4次就可以啦,以氮肥或复合肥为主,冬天不要施肥。

*小编说了这么多,如果就觉得有用,多多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养护芦荟的知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