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髮現一處寶藏,挖出鉅額黃金,無償上交國家,如今價值1億


1979年4月初,山西平魯縣平魯公社屯軍溝公社中學的學生楊茂,來到了村外的一處土溝坡地上挖土造田。當時每家每戶都必須出工幹活,楊茂是家裡唯一的壯勞力,於是不得不參與勞動。圖為:土坡溝遠眺


楊茂雖然剛滿18歲,但已經是一名幹活的好手。他選了一側土溝就開挖,社員黑雲用手推車將土運出去,二人配合的親密無間。中午時分,楊茂開始挖最後一堆土。他舉起鋤頭,猛力向土崖中部挖去。突然一個黃燦燦,長條形的東西從土崖上掉了下來。圖為:如今的田地
“黃金!這是黃金!”楊茂丟下鋤頭,撿起長條形的東西擦掉泥巴一看,心中頓時樂開了花,這是一根黃燦燦的大金條。這根大金條大約有3、4兩重,放在手裡沉甸甸的。楊茂繼續往土坑裡挖,越來越多的金條、金鍊、金簪被挖了出來,這裡像是一個金窩,總有挖不完的金子。圖為:土洞

“噓,不要叫喚!”這一幕被黑雲正好撞見,楊茂迅速示意黑雲不要聲張,免得驚動了其他村民。二人迅速用泥土將金窩蓋住,像沒有發生過一樣。當天晚上,二人悄悄來到發現金窩的地方,二人將金子全部挖出,分別裝了兩個口袋,一人一袋揹回了家裡。圖為:黃金
一個月後,黑雲帶著一塊金條悄悄去城裡出售。不料這塊金條上鐫刻著一段銘文,銘文以稀為唐朝魏國公張通儒的款識。金店店員立刻意識到這件東西不單純,很有可能是盜墓而來,於是立刻將金條收繳並通知了縣文管會的專家。圖為:文物專家
“這東西是國寶,從哪來的?”在專家的追問下,黑雲將挖到金子的過程一一說了出來。第二天,專家進入了屯軍溝村,專家對發現金子的土崖進行了深入挖掘,卻再也沒有收穫。隨後,專家找來楊茂和黑雲做思想工作,建議二人將黃金交出,上交給國家收藏。圖為:小村子

“土崖上挖的,為何要收繳?”楊茂和家人對此表示不理解,這些黃金足可以讓他們一家三代人衣食無憂一輩子,要將黃金交出心理上很難接受。經過專家的反覆勸說和承諾發給獎金證書的保證下,楊茂和黑雲終於認識到了上交金子的意義所在,於是主動將黃金交了出來。圖為:有銘文的金鋌
這些黃金有多少呢?據資料顯示,當時共收得黃金193件,重達34810克,也就是約為70斤,成色和純度極高,每一件都是珍品。這些金器分別為:有銘文的金鋌5件,重2665.65克,成色為97%,銘文上有“柱國魏國公張通儒進”字樣。圖為:沒有銘文的金鋌
沒有銘文的金鋌共有77件,重25988.04克,金飾15件,大多是婦女頭上的髮簪等物品;金鍊子3件,金銙82件,重2048.68克,金箔3大捆重達2588.30克。此外,還有金盆、金餅等多件。圖為:金簪
那麼,這些金子從何而來?究竟是誰埋藏了這些金子呢?根據金子上的銘文和乾元元年字樣推斷,這些金子是唐朝中期的物品。乾元是唐肅宗的年號,也是唐肅宗全力平定安史之亂的時期。圖為:金盆
金鋌上的魏國公張通儒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此人是安祿山、安慶緒的得力干將,屢建戰功。乾元二年史思明篡位之後,張通儒成為史思明的肱股之臣,掌管軍國大事。上元二年,史朝義篡位,全力追殺史思明的兒子史朝清。張通儒為保護太子史朝清與叛軍激戰三日,最後死在亂軍之中。圖為:唐肅宗

在大戰爆發之時,張通儒這些金子埋藏在地下,以作為他日東山再起的資本,誰知張通儒全軍覆沒,自己也死在了亂軍之中。這批寶藏於是就這樣沉埋地下,直到千年後被楊茂挖出。圖為:金鐲子
最後,專家用300元將金子徵收到博物館,併為楊茂等人送來了嘉獎狀併為村子送來拖拉機一輛。這批金子價值連城,按照當今的市場價格不會低於1個億,而從安史之亂研究的角度而言,則是無價之寶。圖為: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