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钓单”、不按约定品牌材料交付——家装公司加价套路多

装修是一件劳心又劳力的事情,买了毛坯商品房,面对“拎包入住”“缔造最完美的空间”“省时、省力、省心、省钱”等宣传,很多消费者心动不已,都选择把家居装修交由装修公司。但事实上如果选错了装修公司,会惹来一身麻烦。昨天,湛江市消费者委员会向媒体曝光了一些家装公司加价的套路。

业主投诉:想省心却更糟心

“本来是想图个省心,结果更糟心。”林女士在赤坎体育北路某楼盘购买了一套使用面积93平方米的商品房,在准备装修的时候,发现位于该楼盘的商铺有一间装修公司,该公司宣传“868精装全包、主材都是名牌产品”“工作中追求零差错、服务上要求零缺陷、质量上达到零投诉”。考虑到装修公司就在家门口,沟通便捷、价格便宜,林女士心动了,预交了2000元的定金。在经过量房、设计之后,装修公司给出9.2万元的报价。林女士认为前期服务“很贴心”的这家公司“性价比相当高”,于是便签下了装修合同。

按照合同约定,林女士的房子今年6月10日开工,9月17日完工。林女士依合同进度支付工程款。期间,林女士发现原来约定的某品牌开关插座,实际上安装的却是不知名的高仿产品;原本合同约定的材料,公司经常以“无货”为由,强制林女士换为价格更高的公司指定的产品……林女士多次致电公司法定代表人,要求整改,但公司不予理睬,后来干脆停工。至10月底,这时超出合同约定的完工时间已一个多月,但合同中约定的厨房天花、走道天花、浴室柜都没有完成。

6月至本月,该楼盘先后有10多个消费者、其他楼盘的个别消费者到赤坎区消委会投诉这家装修公司。据他们反映,一旦他们坚决要求公司履行合同约定,对工程质量、材料真伪、加价项目等提出异议,这家公司就停工,甚至渺无音信。由于合同约定的装修公司的违约金很低,业主如果不肯加价,该公司就停工,一直拖着。

业主表示,经营者耗得起,消费者却耗不起。黄先生反映,合同约定7月1日完工,他已支付95%的工程款,但至10月底工程还没有完工,空调、花洒没有依约安装,施工质量差,且公司频频追收尾款,一旦要求质量整改,公司就停工。钟先生反映,工程只施工不到一半,他已支付工程款50445元,总占工程款95%,原本合同约定8月18日完工3日后支付尾款,但至11月工程还未完工,甚至衣柜、鞋柜、橱柜都没有做。多次找公司反映,回复是:不交尾款不施工。

调查:中途加价并非个案

市消委会工作人员审阅了消费者与公司签订的合同,发现合同约定:由于乙方(公司)原因逾期竣工的,每逾期一天,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合同总报价的0.03%的违约金。(但乙方无需承担“房屋租金”、“罚款”等其他间接损失)。也就是说,合同金额10万元的装修工程,如果装修公司逾期,每天只需支付违约金30元。

记者从市消委会了解到,上述消费者的遭遇并非个案。王先生前段时间也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一家自称有十几年经营历史、全国连锁的大型装修公司,“尽管工艺和管理上确实非常好,但支付完80%工程款后还是有中途加价,存在故意漏项后期增项的问题。”王先生还说,在付完工程款后,发现橱柜、门锁、木门货不对板,原来约定的是名牌货,交付的都是不知名的品牌。

长期从事家装行业的陈经理表示,业内确实有些装修公司以低价位诱惑消费者签订合同的现象,在装修的过程中,要么故意漏报项目,迫使消费者增加预算,增加20%的预算算是少的;要么降低材料标准,消费者有意见就停工,消费者只得忍气吞声。

提醒:防范家装公司加价套路

广东荣来律师事务所律师李震宇认为,由于业主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存在提出调整变更的情况,所以,装修前期工作难于制定统一的规范。国家只是制定了工程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流程。

家装的实际施工与提前预估相比存在变数,后期根据实际施工的工程量多退少补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不少装修公司利用这一点,抓住消费者不注意审核合同的情况,在商业行为上失范,故意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后续再加价“回血”,从而让消费者有上当受骗感。当消费者欲诉诸于法律,由于取证难、时间长,消费者往往隐忍了事。

湛江市消委会秘书长武新建对记者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商家玩起“价格游戏”,先抛出“低价”诱惑再“低开高走”,或者千方百计从质量上“降成本”。他表示,消委会综合消费者投诉,发现家装公司一般有几个常用的加价套路:1、单项价格低于成本价。有的公司抓住一些客户对价格过于“细心”的特点,故意将某一项材料或人工的报价明显低于市场价、甚至成本价。抓住一些消费者占便宜的心态,进而套住客户。2、报价时故意漏项。其目的是降低总价,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签约下定金。3、材料和施工工艺报价项目不“独立”。比如一些工艺材料,故意混在一起说或故意不详细说明,这都是为再增项或变更增项打下“埋伏”。比如贴砖100元/平方米,客户认为是全包,而最后人工要加钱、水泥沙子要加钱、搬运也要加钱。4、用仿冒产品冒充约定产品。仿冒的牌子和约定的名牌名称文字难以分辨,甚至有的使用没有外包装的、款式一致的产品。

消费者该如何规避套路呢?市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冼汉文说:“低价切入、中途加价”,是很多不正规家装公司的常用套路;用诱人“低价”忽悠业主签合同,在业内俗称“钓单”。那么,消费者如何选择一间靠谱的装修公司呢?第一,一定要货比三家。最好一开始选择一间较大的公司,详细了解价格后再选择别的公司进行比较;第二,再选择公司的时候,要不厌其烦全方位地询问,在没有弄清楚之前,不要轻易签定金合同;第三,一定要实地考察工地和样板房。通过对工地和样板房的比较,可以观察出一个公司的施工质量和装修水平。装修前多跑腿、多比较,装修期间才有可能避免“被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