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1927年;图三为日本人镜头下抗倭烽火台,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风帆戎克船】自古中国有“南船北马”的习俗,各种舟船是南方沿海居民出行谋生,不可或缺的工具,戎克船是中国独创的帆船种类之一,图中为两个风帆的戎克船,此船帆并不直接迎风,而是横向且稍倾斜地面对迎风面。这样能够使船只在逆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高速前行,无需像西方帆船一样降帆。帆的材质方面,则是使用竹竿加强的硬性篷帐。当时的戎克船是中国南方水运的一道奇观。


【万寿石桥】位于福州闽江上,长有一百多丈,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江石桥,人车来往如织,民国时期为了通汽车对桥面进行了改造,1971年为了过船拆了一个桥墩,建了两个,改名为“解放大桥”1994年被拆除。图中桥边造型独特的小船叫【疍户】,他们以船为家捕鱼为生,在民国年间江南一带蛋户有数百万。图中还可以看到在桥对面右边的山上,有【抗倭烽火台的遗址】
【抗倭烽火台遗址】本组照片的作者日本人岛崎役治,在照片中写道;“日本荒武者,上身穿着板甲,下身赤裸仅穿兜裆布,腰间别着三尺朱鞘,插着八幡大菩萨旗帜,在中国南方沿海横行阔步。是我辈一快心事”日本人真是无耻之尤。图为福州附近的抗倭烽火台

【福州少数民族女子】在旧中国的北方,女人除了打理自家的家务,很少有在外面抛头露面工作的,而在南方一带女人舟漕行商,摆船荷物却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当时的北方人看来也是很惊异的
【福州少数民族女子】这个民族多是男子出嫁到女方家庭,女子为家中主要劳动力图中独特风俗象征的发饰,据说是从防身的小刀演变来的,一群女子或抱着雨笠,或持着扁担在相互谈论
【白塔寺】又名万岁寺,位于福州于山西侧,原本叫“报恩定光塔寺”,因为寺庙后建有白色砖塔,俗称白塔寺。图中为寺院大殿正面,有孙中山先生的青天白日旗和遗嘱文字,为南方革命军本部
【福州附近造型奇特的坟墓】这种造型的墓标着实少见,有对此了解得朋友可以留言交流探讨。
【易者竹庐】遇机测字应该是八卦五行用神之道,侨门星学又是果老星宗紫微斗数一派,先生所住处门额上有“竹庐”二字,在竹垣一侧晾有洗涤之物,此处俨然是一番世外桃源的高人居所。
【船尾装饰】在任何国家任何地方,古代的船头船尾的样式,装饰都是煞费苦心,但大多都难以保存下来,而现在的中国戎克船船头船尾的装饰就继承的比较好,这种船上的装饰是用丹砂描绘,多是喜庆花草题材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图中船尾描画的应该是‘八仙过海’
【卖花的老人】在中国北方感觉花的品种特别少,在南方又深感中国的花类之繁多,图中的老人在雨后的南台小道上叫卖鲜花,篮子里是类似水仙的白花,手里拿着的是粉红色类似桃花的枝条,感慨当时能买老人的花的人会有谁呢。喜欢的可以关注一下,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