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一萍:我的2018年度好书推荐(虚构类)

卢一萍,小说家,青年作家杂志副主编(作者供图/图)

《蓝色吉他》,[爱尔兰]约翰·班维尔著、戴从容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1月

“如其所是之物/会在蓝色吉他上改变。”约翰·班维尔用华莱士·史蒂文斯《弹蓝色吉他的人》中的诗句作为该书的题记,也用蓝色吉他这个意象作为书名。这似乎说明了作者在精神内涵上与史蒂文斯的某种呼应。小说的主人公奥米既是画家也是小偷。但他的偷窃不是为了钱,而是通过自己的重新占有,使被偷窃之物得以从被遗忘的黯淡中重新进入生活。包括他与波莉的偷情。他要偷窃整个世界从而改造它,“以控制住世界那不受控制的存在感”,但他最后以失败告终。这种失败,是作者对史蒂文斯所主张的想象可以作为“最高虚构”代替上帝的质疑,人类的生离死别,对这个浩瀚的宇宙来说,只不过是“这个伟大的世界又冷漠地耸了耸肩而已”。

《科恰里特山下》,短篇小说集,董夏青青著,中信出版社,2018年4月

这部小说集由十一个内容相对独立,又不乏勾连的短篇组成。故事均以世界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所在之地,广袤荒凉的西域边疆为背景,讲述戍边军人与边民卓尔不群的生命传奇。小说有巴别尔《骑兵军》的味道。全书仿佛一本当代的边塞诗,闪着冰川的光泽,泛着边地的寒气。书中每一个被写到的人都有一段独特的光影,每一个置身粗粝世界里让人心痛的人,都收束在作者精悍、诗意的表述之中。

《我们为什么呼救》,李西闽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

汶川大地震距今已有十年。但与之相匹配的虚构类文学作品却凤毛麟角,这部小说是迄今最有力量的一部。作者曾在地震中被埋七十多个小时,“钢筋穿过肋骨,他一直听到钢筋跟自己骨头摩擦的声音,就像磨牙一样。”有这种死亡体验的写作,也因此是最为独特的。作家用这部作品对汶川大地震进行祭奠的同时,也展示了他自我救赎的艰难历程。这是一部真诚之书,李西闽是个勇敢的作家,直面身体和灵魂的伤痛,经过近十年的内心挣扎,挖掘呈现出这部有力量的虚构之作。

《洞中人》,田耳著,花城出版,2018年7月

这部小说围绕一桩离奇的凶杀案展开,在小径不断分岔的叙说中,交织了家族往事、青春记忆、奇特穴居以及情爱纠葛。既有刑侦悬疑的通俗笔法,也有对理想信仰的高尚探析;既有对个体成长史的梳理,也有对一代人共同命运的关注。小说的孤独气质呼应了作家在现实中的生存境况,其自传性笔法尤其引人注目;而在一个喧嚣的时代,一代人对抵达彼此内心的渴望,更令人心动;对复杂的人性、对丰盈的情爱的探微,使这部小说显得更为有力。

《北上》,徐则臣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18年11月

运河不只是条路,可以上下千百公里地跑;它还是个指南针,指示出世界的方向。作者让历史的“北上”和现实的“南行”,古今中西多轨并行,发隐了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间的百年“秘史”。小说跨越运河的历史时空,用文化这把钥匙打开了大运河之门,探究普通国人以及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关系,乃至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展示了作家对重大主题和题材的把握能力,以及相较作者以往作品更加开阔的文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