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千年国宝,专家三次否定,此人用50块钱买下,如今价值过亿


1978年11月30日,那是一个下小雨的上午,地上被雨水淋得湿漉漉的。陕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刚刚打开大门,一个年轻的农民就急匆匆走了进来。此人满身泥水,一双破旧的解放鞋上沾满了黄泥巴,走在地上踩出了一长串的泥水脚印。图为:碑林博物馆


还未等工作人员开口,此人从旧衣服里摸出了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端到工作人员的面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接过布包,一层又一层地将布包打开后,发现里面放着一件像虎豹一样的动物铜片。图为:解放鞋
“这是仿品,不值什么钱!”当工作人员拿起这个铜片看了半天后,失望地对青年农民说道。当时接连来了两位专家都认为这东西不真,青年农民听到这里,心情有些失落,泪水在眼里开始打转,于是拿着这件铜器准备离开。图为:青年农民
“老乡,我再帮你看看!”就在青年农民准备离开时,博物馆的钱币专家陈尊祥正好看到了这一幕。陈尊祥将铜器拿到手里认真看了一下,然后将青年农民请到屋内坐下问起了这件东西的来历。这位青年农民于是说出了一段往事。图为:陈老
青年农民告诉陈尊祥,他的名字叫做杨东峰,家住山门口乡南沈家桥村。三年前,村里举行了大规模的平整土地行动。一天下午,他们挖掉了村外南官道上的一个小土包。在泥巴里挖出了一个破陶器,在破陶器里杨东峰发现了这件铜器并悄悄将它带回了家。图为:陶罐
杨东峰家境非常贫寒,母亲又常年卧病在床。由于近日母亲病情加重,老父亲于是叫杨东峰将铜器拿到博物馆去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换2件衣服回来。就这样,杨东峰来到了博物馆。于是,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图为:平整土地

听了杨东峰的讲述,陈尊祥心中感慨万千,最终他用50元收下了这件铜器。在那个年代,这50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杨东峰自然感激不尽,流着眼泪离开了博物馆。这东西真的仿品吗?杨东峰于是开始鉴定这件东西到底是真是假。图为:旧版人民币
最后,陈老找到了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直,请他出面帮忙鉴定。当陈直看到这件古铜器时,竟失声叫道:“这是一件千年国宝,举世无双!”图为:兵马俑
秦朝虎符的出现,刻引起了轰动。但很快有一位权威历史学家公开发表文章进行质疑,认为这件虎符是仿品,根本不是秦朝时期的古物,这件铜器遭到了第3次否定。图为:秦杜虎符
陈尊祥听说此事后,立刻深入虎符的出土地秦朝杜县进行调查,又根据《史记·秦本纪》、《括地志》、《长安志》等资料的佐证,一致认定此物确实是秦代的调兵虎符,并非假货。图为:秦杜虎符
这件虎符长9.9厘米,高4.4厘米,耳朵上有“兵甲”二字。虎身上有错金,铭文有9行40个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50人以上,必会军符乃敢行之。燔燹之事,虽毋会孚行。”图为:兵马俑
从铭文可以看出,这件兵符一半在君王手里,一半在杜县军事长官的手里。战争时期,要调动 50人以上的兵力就必须左右虎符合在一起。可见,秦朝以右为尊,对军队的管理也极为严格。图为:兵马俑
由于这件虎符出土于杜县,因此被命名为“秦杜虎符”。秦杜虎符是迄今发现的最精美、铭文最多的虎符,因而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无价之宝。若论市场价值,超过1亿。现今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每天迎接着无数人的观赏。图为:虎符
最后,为表彰杨东峰发现国宝之功,当地给杨家给予了相应的奖励,改善了杨家贫困的生活处境。杨东峰、陈尊祥成为了发现秦杜虎符的有缘人。图为:碑林博物馆
由此一段国宝的历史往事,终于圆满结束。唯一的遗憾是,时至今日虎符的右符仍然没有找到。右符何时出现?这值得我们期待,或许是有缘人还未出现吧。图为: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