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高档银币之--龙凤壹圆,你又知多少呢



《百年银元》一书中对大清民国机制币有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介绍,其中便有对民国12年铸造的龙凤钱币有过剖析,并且对图案中的十二章与传统文化进行了阐述。且有对龙凤钱币做了引申解读。

【龙凤黼黻】图案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最早采用的国徽,为鲁迅在1912 年(民国元年)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时所拟定的,图案和说明书于同年8 月底呈教育总长范源濂,结果不详,但说明书刊于次年《教育部编撰处月刊》。


龙凤壹圆正面

此龙凤图案系采用古代的“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取其文也;宗彝,取其孝也;藻,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养也;黼,取其断也;黻,取其辨也;美德之最,莫不赅备。”

设计以取自汉代石刻之嘉禾图案为中心,其后为黼(斧形),上之小圆圈代表粉米;黼下为黻(弓形),山结缕成篆文。正上方为日,左右分别为龙及华虫,各持宗彝,龙角上是月、龙身有火;华虫(雉)啄衔藻,头上为星星。


龙凤壹圆背面

说明书中另有嘉禾简徽,作笺纸之用。两者都算是北洋政府时代中华民国的国徽。近日在业者处见到的铅样。 拙作《百年银圆》虽有叙述,但稍嫌简略,特补充之。秘鲁侨社1921年发行的“秘鲁建国百年纪念章”,比龙凤壹圆还早2年。

民国十二年(1923)天津造币厂曾铸行过一枚叫“龙凤银币”,图案造型特别,内含深奥,包罗万向,独具匠心十分精美,爲民国银币之精华。

“龙凤银币”图案原先是作爲民国国徽而设计的。 1912年5月由鲁迅,许寿裳(季市)、钱稻孙同拟民国国徽图案,三人共同研究设计了一幅古爲今用的“十二章图案” 。


龙凤壹圆铅样

“十二章图案”意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粉米、黼、黻。其内含解释爲:“上见古书,其源亦远汉唐以来,说经者曰: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黼取其断也,黻取其辨也。美德之最,莫不赅备,从其说,相度其宜,会合错综,拟爲中华民国徽识。” 由于设计有龙凤图案,民国政府认带有帝王色彩,末被采用。由于图案新颖,精美漂亮,后被天津造币厂试铸一圆样币数十枚,用作银币图案,“龙凤银币”辅币一角、贰角少量发行,此币正面中间爲“十二章图案” ,上沿刻“中华民国十二年造”,背面两侧爲嘉禾,中间竖写“一圆”字样,这两字有大、小之分,故又分大字版和小字版两种。

“十二章图案”,后来又被一些督军、军阀铸币时间用。1926年,山东张宗昌试铸10元及20元金币两种,同年张作霖所铸“海陆空大元帅”1元纪念币、10元银币,均使用了“十二章图案”。

在钱币市场上偶见一角、贰角两种龙凤辅币,正面点圈内爲嘉禾围绕等值,外圈有“中华民国X年”及“每十枚当一元”字样,两侧铸有小圆点,背有“十二图案”;是1926年褚玉璞任直隶督军时,由天津造币厂铸行的银质辅币,仅流通于北京、天津地区,是所见“龙凤币”图案最多的一种,随著时间的推移,铸有龙凤图案的银币已越来越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