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使者|山花爛漫處的人間仙境

在北京昌平區東北部,

昌平區唯一的深山區,

是美麗的延壽鎮,

它地處燕山山脈,

氣候溼潤,水資源充足,

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

是一個綠色生態小鎮,

承載著生態涵養的區劃功能。

延壽鎮從沙嶺村至北莊村

全長8.6公里的景觀大道,

一到春天就變成了山花的最佳觀景地。

這裡看花適合自駕或騎行,

道路兩側高山峽谷連綿起伏,

粉白的桃花點綴其間,

在高處往山下看更是美不勝收。

在山清水秀的延壽鎮,

不乏銀山塔林、延壽寺、

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等,

這些遠近聞名的景區。

那個景觀大道的盡頭的北莊村,

坐落著修葺一新香火漂浮的延壽寺。

延壽寺的歷史沒有詳細的史料記載,

據傳說寺廟建於明朝初年。

過去曾經有古寺廟殘存,

規模較小,

三十年前被拆除重建。

依照古法去修建,

用的都是真材實料。

其精耕細作,

不乏為新建寺廟之精品。

走向寺廟途中,

一個漢白玉築成的巨大的佛字,

在明麗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個外形是字、架構如門,

由書法家賈松陽所寫的佛字,

據說有“踏入佛門、誠信拜謁”之意。

延壽寺佛殿前的這棵壽松,

像是在千百年風雨滄桑中

默默詮釋著“延壽”主題。

這個主題延伸的旅遊文化,

包括古寺周邊的養身貢慄、慄蘑、甘泉,

連同與之不遠的長壽村裡那些壽高體健者爽朗的笑聲。

古寺西院,

有一眼從龍頭流出的山泉水,

品啜之後,通體清爽。

據說歷代飲用此泉的僧眾,

得以高壽。

寺後有兩座石塔,

文物部門稱其為北莊石塔,

2003年7月被昌平區人民政府列為昌平區文物保護單位。

北莊村石塔系覆缽式的僧人墓塔,

用花崗石砌築,

自下而上分六部分,

依次漸 至塔尖,

通高4米,座直徑1.9米,其東10米。

從兩座石塔就可以看出延壽寺的悠久歷史。

延壽寺歷經滄桑,

今天在寺院法師們的努力下,

籌集善款,

加之四方香客慷慨解囊。

歷經數載,精心施工,

終於使延壽寺得以重生,

其寺廟規模、質量都大大超越前代,

成績有目共睹,

使悠久的延壽寺名聲鵲起,

使佛門得以發揚光大。

無上之善舉。

延壽寺是修心養性、參禪禮佛的好去處。

從清晨到日暮,

享受著北莊村的美景,

在寺院的見證下,

時間好像就這樣的停止了。

當然,

北莊村不會止步於此,

它將依託延壽鎮的發展思路,

構建特色全域景觀長廊,

打造修身養性、旅遊觀光、

登山健身等功能齊聚的延壽寺-大黑山景區。

構建“鎮景合一”的旅遊新格局。

昌平區延壽鎮北莊村,

是智惠鄉村志願服務中心391個鄉村服務基地之一,

不僅山清水秀,

自然生態環境極佳,

還有清心養性的延壽寺,

在村中感受自然迴歸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