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却在国宝汉阙上刻上了“到此一游”

4月13日参观河南登封中岳庙前的汉代太室阙时,偶然发现太室阙西阙的上部有几行隶书刻字,随即读了出来:嘉庆十三年阮元来观阙下。同行的几位书法同道都惊呼起来,原来是阮元的刻字。

提起阮元,可能搞书法的都会知道这个人,他是南北书派的提出者,著有《南北书派轮》,也就是说南帖北碑的说法就是他提出来的。阮元除了在书法方面的建树外,他在清中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我们不妨看一下他的简历。

阮元是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至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兵部、礼部、户部、工部侍郎,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致仕归田后又晋加太傅衔,卒谥文达。他是作家、诗人、金石学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阮元是正部级的封疆大吏,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能够涉猎各个学科,并且出了那么多成果,以前只知道他在书法方面的建树,看来是严重低估了这个大佬。

那么,阮元在嘉庆十三年来登封干什么了?他当时是什么职务?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来到登封呢?查了一下阮元的年表,年表上对这一年表述的非常简单,仅仅几句话:

三月二十八日,抵杭州接印,再任浙江巡抚。

是年,购得钱东壁所藏《西岳华山碑》四明本拓片。命阮亨、王豫编《续淮海英灵集》。

通过年表我们可以知道,阮元时年45岁,刚任了浙江的父母官,正是志得意满的年龄,但没有写到登封的事宜。继续查找,居然找到了阮元写的一首七言古风,《嵩山三石阙歌》,就是描写这事的,且抄录如下:

嵩岳三阙同高低,左右离立八尺齐。啟母一阙距其北,太室峙东少室西。谁其建者汉朱吕,谁其书者皆堂溪。篆隶诘屈铭句奥,请降云雨生蒸黎。画图月兔木连理,驾车乘马钩象犀。阅魏太武周久视,夏暴烈日冬流凘。二千年来屹相向,阙质粗剥阙色黧。二室神祠始秦汉,产启已说涂山妻。要知阳城本禹地,三涂四载应无迷。此阙灵祇久呵护,欧、赵访古何未稽。褚峻缩本我早见,兹来策马寻荒蹊。阙间颇足容二轨,壁垒未可穷攀跻。周、鲁雉阙制可见,雉度以絼非似鸡。毡槌拓取墨华黝,宝之无异摹元圭。更洗奉堂额东石,一行刻字名留题。神君兴亡阙中起,庙墙汉柏春鸣蹄。

在这首诗里,阮元比较详尽地介绍了汉三阙的位置,建造的原因和意义,描写了石阙上的图案,确定了大禹治水在登封,缅怀涂山氏生启和启母石的故事,说自己其实以前已经见过褚峻缩本拓片,这次专门来看原迹了。诗中其中有两句就是说的题字刻石这事:“更洗奉堂额东石,一行刻字名留题。”这就对了,阮元题字刻字的事情,自己还在诗里记下了,但不知为什么年表里未出现。

阮元是封疆大吏,当时人们也没有保护文物的意识,区区登封县令岂敢得罪阮巡抚大老爷。阮元拓下了汉三阙的拓片,并饶有兴致的把自己的尊姓大名刻在了石阙之上。那年是嘉庆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808年,距今刚好210年,210年的时间,“到此一游”也有了文物价值,更何况出自阮元之手?

中国人有习惯,喜欢到处写下“到此一游”,随着近几年来国民走出国门,国人此陋习更是带到了全世界,遭到了国内外媒体的一致诟病。这种习惯由来已久,阮元在两千年的太室阙上刻字,无疑也是“到此一游”。无独有偶,在登封嵩阳书院的大唐碑上,北侧从明朝刻到民国,附庸风雅者众矣。前段时间登华山,华山的石壁上,到处是当时官僚、军阀、名士题字,明清的有一些,民国军阀的尤多,书法平平,大有抢占地盘的意思。著名画家张大千和他的兄长张善子也不能免俗,也在石壁上刻下碗大的字。华山的管理者最近对题字进行了描摹上漆,绿油油的油漆抹在五花八门的“到此一游”上,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与阮元刻石相互呼应的太室阙阙保护房墙壁上镶嵌的一块刻石,上面是颜体楷书,麻姑仙坛一路的,内容是:“禁止游人在太室阙上面题字,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岳风景区整建会白。”民国三十一年,是1942年,当时河南正闹灾荒,前后死了300多万人,在那苦难的岁月里,还有人提示大家爱护文物,这块刻石越发显得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