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游黄鹤楼读到崔颢的《黄鹤楼》后到底有没有搁笔?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

《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价此诗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崔颢年轻时很有才华,很多女子都争着嫁给他。但他对妻子却横挑鼻子竖挑眼,稍感不如意就把人家休了。这样的事他居然做了好几次!再加上好赌博好喝酒,让人都没有办法夸奖他。

有一次李邕邀请他做客—,这可是莫大的荣耀啊,连王翰那样的大佬作“文人排行榜”时,都要把李邕排在第一位。可是李邕让他朗诵作品的时候,那么多的好诗他不念,偏偏念了一句“十五嫁王昌”。李邕听到这一句就火了:“小儿无礼!”然后转身吩咐家人“叉出去!”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崔颢变得严肃起来了,换老婆的事不干了,写出来的诗也变得纯粹沉郁。譬如作《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描情摹景就清新自然,很得南朝乐府的精髓。不过,真正让他一举跻身一流诗人的诗作却是《黄鹤楼》。

崔颢登黄鹤楼后,面对江汉浩荡,平野苍茫,想起黄鹤的传说,过往的经历浮上心头,于是情感澎湃,付诸笔端。此诗一出,黄鹤楼也成为千古名胜。《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黄鹤楼在龟山之上,下临长江,俯瞰汉水。传说有一辛姓人氏在此开了一家酒店,经常有一个道人到这里喝酒。辛氏敬重出家人,不向道人索钱。道人就在酒店的墙壁上用橘皮画了一只黄鹤。之后每当有人来喝酒,黄鹤就会飞下墙壁,翩翩起舞。这样前来观鹤喝酒的人日多,辛氏遂成巨富。十年之后,道人再度前来,骑黄鹤而去。辛氏为感谢道人,就建了这座黄鹤楼作为纪念。

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崔颢几笔就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

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

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

唐朝的诗歌,到李白出世,如同皓月当空,霎时间掩盖住其他人的光辉。据辛文房《唐才子传》记载,李白游览黄鹤楼时,准备题诗一首,看见了崔颢的这首诗,李白读完之后,索性丢下毛笔,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在众多的唐代诗人中,和江汉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的首推唐代诗坛巨星、号称"诗仙"的李白。李白青少年时代在江汉地区漫游十多年,因而自称"少长江汉"。又说:

“我本楚狂人。”这些并非诗人逢场做戏的谑语,实是他出自肺腑的由衷之言。

楚山楚水曾造就过战国屈原这样伟大的诗人,李白成长也离不开壮丽的楚地山水对他的哺育和陶冶。李白的诗集中共收诗歌1000余首,其中有关黄鹤楼和江夏、汉阳的诗共有50多首,武昌蛇山留下了许多李白的传说和遗址,有搁笔亭、太白亭、李白读书处等。由于崔颢的《黄鹤楼》诗,还引出李白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的千古佳话。

历代诗人对李白在黄鹤楼上是否因崔颢诗而"搁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李白并未搁笔。有的对搁笔表示疑问。有的对李白搁笔表示遗憾和惋惜。有的对崔诗不服气,叫喊"不准崔诗在上头",似是意气用事。

清代湖北学者陈诗则冷静进行考证,指出李白搁笔云云,实无其事。陈诗指陈了这一传闻的来历:“李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诗,叹服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原是借此一事设词,非太白诗也。流传之久,信以为真。”

后世赞颂李白的谦虚和才华特建搁笔亭,清江夏县令曾衍东为此撰联“楼未起时先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而崔颢的《黄鹤楼》也凭借这一典故而成为"唐人七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