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老人的喂鸡碗卖了80块,专家此碗距今500年,世上就3个

学者曾统计,清朝仅仅乾隆时期,大内珍藏的文物就多达117万多件,金银珠翠字画无所不有,这只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历朝历代珍藏的宝物都是难以计数的。然千百年的岁月过后,这些宝物除了小部分得以保存外,要么随葬王陵,要么就失散在外了。

自上个世纪起,各地的文物专家都曾深入乡野民居,去搜寻有历史价值的古物。而市井街巷的百姓,却常常很难察觉这些宝物的价值。诸如七十年代初期,河北一位老太太家中,有个十分古老的喂鸡盆,当然在老人眼中,也只不过是寻常的破旧瓷碗。

一日,老人忽然听人说她家的喂鸡盆是个老物件,于是拿包袱一裹,上了文物商店。这一趟果然没有白跑,老人竟然将碗卖了80块,在彼时80块也不是个小数目了,老人喜滋滋的回家去了。一段时间后专家将瓷碗清洗鉴定,褪去泥垢的碗底竟然出现一行字。

“大明宣德年制”犹如一道电光让人心惊!经过多方鉴定后,确定了喂鸡碗的身世,竟是500年前明代宣德年间,景德镇御窑烧制的“洒蓝釉”,属于一级国宝。这种明代洒蓝釉存世极为稀少,世界上已知的也就只有3个,这瓷碗立即成为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初那位老太太是何人,她何以能有这样的稀世之宝?专家试图找到老人予以感谢,谁知人海茫茫,想找个人比大海捞针更难,始终杳无音讯。当初80块令老人心满意足,而今看来不止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