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是一種“傳染病”?或許你身上的肉是別人給的!

很多辛苦減肥的人可能壓根沒想到,自己身上憑本事“親生”的肉肉,很有可能都是周圍的親友幫忙“傳染”上的!

2017年《柳葉刀》發表關於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的報告顯示:中國肥胖人口已達9000萬,佔比超美國達到世界第一,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發佈的《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數據》顯示,北京肥胖率為25.9%,居全國首位。

世衛組織也發出警告,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風險,全球每年因肥胖併發問題導致“胖死”的人口數量至少280萬。

當肥胖已經成為社會問題,科學減重刻不容緩。很多人認為,肥胖只是個人生活方式不健康或是基因遺傳、個人腸道菌群失調等原因導致的,其實,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看,肥胖也可以“傳染”。

體重超重了?原因可能來自周圍的人

很多辛苦減肥的人可能根本不會想到,自己的肥胖不僅僅是因為吃得多、動得少,也很有可能是被周圍的胖親友傳染的。

2007年,耶魯大學人類本性實驗室主任克里斯塔基斯教授與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院醫學遺傳學教授福勒的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長時間的追蹤研究,探究了肥胖如何在社會網絡中蔓延。他們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該項研究通過對12067位有緊密社會聯繫的人進行了32年的跟蹤調查,在排除了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如性別、隨年齡增加體重的正常增長、經濟水平的影響後發現,一個人體重的增加與否與其朋友、兄弟姐妹、配偶以及鄰居的體重增加都相關。

簡而言之,一個人的行為會在社交圈中產生三重影響,影響朋友,影響朋友的朋友,影響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如果你的朋友肥胖,那麼你肥胖的可能性就會高出45%;如果你朋友的朋友肥胖,你肥胖的可能性就會高出20%;而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肥胖,則會讓你肥胖的可能性高出10%。但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肥胖,則對你影響不大了。

研究結果還發現,如果一個胖人體重增加了7.7千克,那麼他(她)朋友的體重也會相應增加2.3千克。另外,性別也與人變胖關係密切。如果一個人的同性朋友中有一個人變胖了,他(她)體重增加的幾率也會相應提高71%。

為何胖會在社交中“傳染”

在社交中,我們周圍的人生活飲食習慣通常會相互“傳染”。平時我們都會有一個感覺,和要好的親戚朋友們待在一起時,很多時候會不知不覺增加飯量,要是和胖親友們在一起,可能會吃得更多。這主要是大部分肥胖人群進食速度也比一般人快,和肥胖者一起進食時,會無形中增加進食速度。而狼吞虎嚥不容易產生飽腹感,這樣就會吃進更多的食物,攝入過多的熱量。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沈政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有從眾心理,一個人所處的圈子中一些人的群體性行為都會對自身產生影響。從心理角度來說,看到胖朋友吃得比自己還多,於是會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稍微多吃一點也沒有什麼關係。

並且待在胖子群中,受影響的不僅僅只有吃。胖子群體一般都不愛運動,而是喜歡看電視、玩電腦、坐著聊天等一些沒有什麼運動量的活動。這樣一個人總是待在他們中間,個人活動的方式也很容易受胖友的影響而發生潛移默化的改變。比如週末喜歡宅在家裡、不愛出門活動,而這些都是導致長胖的因素。

那是不是我們就要和自己的胖朋友絕交,遠離自己的胖親屬?也沒有這麼嚴重。雖然肥胖會在胖人圈中傳染,但是並不是說和他們待在一起就一定會變胖,這主要還是取決於自己能否抵制食物的誘惑,能否堅持自己本來的生活方式。

當然,這需要較強的意志力。如果你是一個意志堅定者,說不定還能夠帶領胖人圈中親戚朋友們一起減肥呢!

該項研究的重大價值是,讓人們認識到肥胖在社會網絡中的傳播也是肥胖流行的一個重要因素。這給人們的啟示是,平時應當積極參與健康生活方式來減緩肥胖的蔓延,因為一個人健康的改善也可能會傳播給其他人。

病毒也可能是肥胖的重要“元兇”

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發現,病毒也會導致肥胖的傳染。這是指某種病毒的傳染可能導致人體細胞產生病變,從而致使某些人肥胖,而並非肥胖直接“傳染”給別人,導致別人肥胖。

病毒會導致肥胖30多年以前就被科學家發現,上世紀80年代,就有動物學家發現感染了禽流感病毒的雞不僅沒有消瘦,反而體重增加了。這一現象使科學家第一次意識到,肥胖可能與病毒感染有關。

此後的動物實驗發現,腺病毒與肥胖的聯繫更為密切。2000年4月,美國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生物化學系尼克爾·杜蘭德哈爾博士和同事們在實驗室做腺病毒感染實驗時,杜蘭德哈爾給其中的兩組小白鼠注射了腺病毒-36,其他兩組則是注射了安慰劑的對照組。幾個月過後一位細心的研究員發現,實驗組的小鼠的體重比對照組平均高出了7%,這一不尋常的現象立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通過細胞顯微學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注射過腺病毒-36小鼠體內脂肪細胞顯著增多了,其含有的脂肪量是普通小鼠的3倍還多。杜蘭德哈爾立即敏銳地意識到:腺病毒-36能增肥。杜蘭德哈爾想,世界上有這麼多胖人,會不會也是腺病毒-36在作怪呢?

於是,他們開始進行實驗研究。研究人員在肥胖患者做過吸脂手術後,從留下的脂肪組織裡抽取成人幹細胞樣本。然後,把其中一半乾細胞暴露在腺病毒-36下。一週後,感染了腺病毒-36的幹細胞成了脂肪細胞,而沒有感染病毒的幹細胞形態保持不變。這意味著,腺病毒-36成了能導致肥胖的人體腺病毒。

為了讓結論更有說服力,杜蘭德哈爾還收集了一批人體血液樣本,根據人們獻血時的體質參數分為肥胖組和正常組。結果在30%的肥胖組血樣中發現了腺病毒-36抗體(即感染了病毒),正常組中只有5%的血樣含抗體。

後來,杜蘭德哈爾的研究小組又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開展合作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該中心研究人員的新發現是,腺病毒-36中含有一種獨特的基因,可以控制人體幹細胞的轉化過程,也正是這種基因讓幹細胞轉化成了脂肪細胞。現在最新的研究是,科學家發現腺病毒- 36在肥胖人群中的發現頻率是健康體重患者的4倍,病毒會導致體重增加15 %。

美國研究機構的這些研究結果都顯示,腺病毒可能讓那些原本生活習慣就不夠健康的人更易變得肥胖。這個結論意味著,全球肥胖人群的擴大還是因為“胖病毒”在作祟。潘寧頓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科研人員瑪德蓮娜·帕薩里卡說:“這項研究強有力地證明:部分肥胖者可能受到了病毒感染。”

根據科學家們截至目前的研究顯示,可能致人肥胖的病毒至少就有7種。因此,從病毒學的角度來面對肥胖已經成為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預防腺病毒-36等病毒導致的肥胖,首先就要積極做好相應的病毒防控,儘量避免沾染上這些病毒。譬如腺病毒-36,是一種能使呼吸系統和眼睛被感染的常見病毒,能通過咳嗽、噴嚏和不潔淨的手傳播。因此勤洗手就是一種很好的預防方式。

還有一種重要方式就是開發相關疫苗。早在2007年,就有美國研究機構聲稱,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可能在5~10年內研製出針對這種腺病毒-36的肥胖疫苗。信息顯示,目前有美國研究機構已經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

不過也有專家持不同看法。倫敦大學學院專門研究肥胖問題的專家芬納認為,腺病毒-36與體重上升的關係,仍有待進一步研究證明,在他看來無論多少研究指出兩者有關聯,但截止到目前仍未能證明兩者的因果關係。英國國家肥胖論壇主席傅賴伊表示,腺病毒-36的有關疫苗仍需進行更多的測試。

事實上,腺病毒-36依舊還有很多秘密沒有被解開。它一些獨特的作用機制,研究人員到現在還沒弄明白。例如,被它感染了的動物並沒有加大進食量,只是能量消耗效率降低了,體內也就儲存了更多脂肪。但其他幾種只對動物起作用的病毒,都是通過摧毀大腦中的食慾控制中樞發揮作用的,而在注射了腺病毒-36的動物體內,研究人員沒有發現大腦受感染的任何跡象。

301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吳海雲表示,目前病毒和肥胖的研究還是初步的,從病毒的角度預防和治療肥胖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不過記者瞭解到,目前在國內,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多。疾控系統研究這個領域的研究人員也不多。

▲超重和肥胖已成全球死亡率和慢性病發病率持續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並且大大增加了成年人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風險。與肥胖相關聯的疾病數不勝數,“胖死”絕非空穴來風。

另外,我們依舊要認識到,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才是減肥的王道。“疫苗無法阻止人們在餐館裡大快朵頤,這無法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英國全國肥胖論壇的大衛·哈斯拉姆博士表示,即使病毒在導致肥胖方面的確有作用,但是入口的食物和行為方式才是控制體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