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摔了一颗i7 9700K 微星MPG Z390 GAMING PLUS装机记

前言:

作为一个接触电脑DIY近10年的老鸟,阿鲁通过自己折腾买买买,以及帮人装机N次。阿鲁接触过的电脑硬件没有过千至少也过百件了。

当年菜鸟时刻的求助帖

阿鲁从不懂什么是CPU和显卡的菜鸟,通过不断的上ZOL、太平洋论坛、贴吧不断的学习,以及在不断自己折腾的过程中,逐渐进化到娴熟对CPU和显卡进行超频、安装水冷、组装电脑的老鸟。在这么多年折腾经历中,要感谢God的保佑,都并没有烧毁或者损坏过硬件,基本上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翻车老司机。

直到2018年11月的某一天,这个不败纪录被打破!在别人装机时,一个失手,杯具发生了:价值3K的i7 9700K与地板来个亲密接触!摔的时候看到是CPU顶盖着地,还心存晓幸。结果捡起来一看令人窒息:CPU的PCB基板已经弯了一角!而且PCB层已经裂了一丢丢。

这时我的内心OS

但这时整机配件都已经基本到齐,过了7天退货期而且部分产品还在线下实体店买的。肿么办?决定还是先看看CPU能否点亮,最后再作定夺。

开箱:

配置如上图,朋友的RTX2070仍未到货,用着RTX2080Ti跑跑测试也是美滋滋(苦中作乐?),毕竟第一次用9代酷睿处理器,对它的游戏性能我也是颇有期待。上面的配置有一个嘈点,不知你们发现了没?

既然选的是九代酷睿i7 9700K,自然要选Z系列主板,选的是微星MPG Z390 GAMING PLUS。

配件如上图,说明书、保修卡、信仰贴纸、产品说明书,还有基本上没人会用的驱动光盘。

CPU供电散热片比较厚,不过令人遗憾是没有两边的供电都配备,莫非没有散热片的那一端是为集显供电的?CPU供电输入的电感带Ti标识,外观与其他电感有点不同。

南桥散热片

初一看以为是3路M.2接口,仔细一看原来中间是无线网卡接口,支持 Intel CNVi 无线技术以及 IEEE802.11 AC wave2协议。其余左右两侧的M.2接口则支持NVMe协议,最高支持PCI-E Gen3 x4标准速度32Gb/s。

声卡芯片带音频液态电容和常见的分隔带,这种操作很多主板都已经成为标配。

两个PCI Express x16显卡插槽都有加固处理,尤其是常用的第一根显卡插槽,基本上全段都进行了加固。

主板下方有3个风扇4Pin接口,略显夸张,不过有总好过没有,风扇接口旁边的是4pin RGB接口,想要光污染的得接上。

后置接口相比华硕家还是要厚道一点。

宇瞻黑豹极光 DDR4 RGB 8G*2 3200MHz频率,带RGB灯条属性,支持华硕AURA灯效。但看显卡吧有老铁试过在微星和技嘉主板上都能控制RGB灯效。

上面的配置嘈点就是额定650电源功率貌似不太够,为了放心所以换成安钛克HCG额定850W的,全日系电容比较放心。这货采用单路12V输出设计,输出功率840W,即使是换作i9 9900K超频和RTX2080Ti也完全足够了。全模组设计,尺寸也很小巧。不足是这电源价格稍贵,毕竟是80PLUS金牌验证,试想下带金的能便宜么?

机箱和水冷方面,要的就是光污染,本来想选TT的,无奈预算都用在配置上了。前几天在电脑城逛看到JS店面门口摆着一台光污染主机,看着效果不比TT的差,一问价格有点惊喜,就入手了这套光污染鑫谷全家桶。

鑫谷冰酷240 RGB智领版,看到包装盒下方有5年保修感觉蛮稳的,而且冷排和水泵支持一年换新。水冷,不就是怕漏水么!

240冷排特写,密集恐惧症别看了,哈哈。

水冷原装带2个12cm RGB风扇,每个风扇带6Pin接口,这个接口包含风扇转速灯光控制,非常简洁高效。

水泵的外壳的质感不错,拉丝纹理设计,看起来有金属感。

水泵表面看似一块镜子

这RGB全家桶第二个就是支持蓝牙控制的散热风扇,下面几个小字提示ARM运算芯片?是手机芯片研发的那家ARM么?风扇灯效支持9种场景以及主板同步模式。

包装内包含6个RGB风扇+控制器和连接线,可通过连接主板5V RGB接口实现整机水冷风扇灯效跟主板灯效同步。

控制外壳材质有点朴朴素,带灯光预设组合以及配合主板灯光同步两种选择,控制盒可连接8组RGB风扇。

发光板本体黑白配色,只需连接一根连接线到控制盒上即可,信号和电力都由这根线提供,简洁,想知道亮灯效果请继续往下看。

机箱可以说是比较小巧了,在保持能容纳ATX主板的基础上做到这个尺寸还是可圈可点。不过不足就是前置USB3.0接口只有一个!而机箱背面带一个遮盖版,能对电源线、USB线、开机/重启信号线进行遮盖。对于我这种灵魂走线的人来说无疑是不可多得的设计。

装机完成,到底能否点亮呢?我还是有点忐忑。

通电后惊喜大大的,能进系统。再看看水冷,也安装成功,灯效不错,水泵上有CPU温度监控,能实时显示CPU温度,比较直观。

这风扇和水冷有个好玩的是,在手机上安装Segotep RGB APP,然后在手机上控制风扇和水冷的灯效和颜色,请看GIF。

蛮好玩的,但这时我还未对CPU情况完全放下心来,跑下游戏和测试看看稳不稳定吧。

性能测试:

CPU-Z跑分没问题,没死机和蓝屏,继续测!

X.264编码测试,依旧没问题!

CR15分数,同样能通过测试

象棋跑分

Super π测试单核效能也没事

鲁大师跑下分,貌似CPU没有翻车,CPU分数也比较正常。

3DMARK跑分能通过测试

游戏测试也全部测试通过

后续:

问了JS朋友和让我装机的小伙伴,最后决定还是把这颗外观残血的i7 9700K留给自己用(不扔咸鱼懒得撕B),上某宝再买一块散片i7 9700K赔给小伙伴最为安心(这不是正常操作么?)。

虽然CPU经过游戏测试和理论测试都没问题,但并不代表没有问题,按理说应该运行一下CPU烤机测试。但同样在测试过程中CPU很可能也会挂掉,而且这U外观有损坏,无论是散片(1年店保)还是盒装(3年官方)都会被判定为人为损坏,不予保修。我的感觉这货能用多久是多久吧,不做烤机测试了!从未想过我会以这种方式入手9代酷睿,真是跪了!不过往深一层想这么一摔CPU居然没摔坏重要位置,还能正常通过测试,能不能算RP爆发?

总结:

由此可见,老司机也会翻车,大家在折腾电脑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就像我这样,不经意的瞬间就几乎摔坏了i7 9700K。不过话说回来,其实CPU还是很坚强的。

毕竟网上很多缺角CPU在卖,JS号称CPU有这么严重的损坏还能正常用,实则不建议这么冒险,其风险程度比QS版CPU还高!与上面相比我的i7 9700K的伤基本上属于骨折级别了。全文完,感谢各位阅读,欢迎评论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