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李白,真正的人生愿望居然是……

提到李白,我们脑海中浮现出的关键词是:

诗人、酗酒、交友、旅游

超级大V 吸粉无数

作品从小就陪伴着我们长大

李白不仅在大唐文艺圈混的风生水起

在武艺界也占有一席之地

是一位剑术高超的剑客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绝技:

书法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

太白

《上阳台贴》是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

这里的“阳台”不是晾衣服的阳台

是指“阳台宫”,一位道士修炼的地方

李白《题李白上阳台帖》 纸本 纵28.5cm 跋28.5 x 38.1 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作品透露出无奈和悲伤的情感

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竟能让不可一世的李白也感怀悲伤

想要破解这个秘密

需要纵观李白的一生

传奇身世

李白出生于唐朝的碎叶城

(位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南部)

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祖上在隋末被流放到西域碎叶一带

5岁时,随家人来到四川定居

在父亲指导下苦读诗书

跟随著名隐士东岩子赵蕤修炼道术与纵横术

潇洒人间

热爱旅游的李白

顺着长江一路来到了江陵

(今湖北荆州市)

一天,遇到了一位白胡子老道士

跟他没大没小的乱侃

老道士不仅没有生气,对年轻的李白极为欣赏

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级之表”

并将他列为自己的“仙宗十友”之一

这个老道士是: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不但道术精深

被奉为唐朝国师,而且能书善画

在他的引荐下

李白又认识了跟着司马承祯学道的玉真公主

也就是玄宗皇帝的亲妹妹

此时的李白虽然只有25岁

却敢于比肩比自己大60岁的德高望重的长者

年少轻狂的李白却有着自己的远大志向

他渴望报效朝廷,一展宏图

为大唐帝国建功立业

北漂帝都

公元742年,已过40岁的李白

怀揣梦想北漂到了首都长安

按唐朝取士选官规定:“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

李白没有参加科考资格

只能走被名士权贵引荐的道路

在朋友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举荐下

唐玄宗在金銮殿接见了李白

在唐代,诗和歌非常流行,密不可分

歌手需要诗人写词

而诗人由于歌手的传唱,得以名声大噪

李白即兴赋诗

为宫廷歌手填词助兴

他举世无双的才华打动了唐玄宗

从此进入了大唐的翰林院

(类似于皇家文学艺术委员会)

李白的身份是:翰林待诏

在盛唐的天空中

李白是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

仕途不顺

翰林学士们无权参与政事,平日非常清闲

对于想建功立业的李白来说

这种生活完全不是自己所想要的

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一只解闷的百灵鸟而已

厌倦了翰林院平淡的生活

在等待皇帝召见的日子里

李白来到长安城里胡人的酒馆消遣

长安城里的胡姬给了李白极大的安慰

填词赋诗是迫不得已

他真正的理想是建功立业

然而,此时的皇帝只对艺术感兴趣

建功立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再加上当时朝堂的黑暗

有残杀异己的李林甫

有攀附裙带的杨国忠

有曲意逢迎的高力士

对理想主义的李白是巨大的打击

后受奸臣诬告,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山”

生不逢时的诗人

最终无奈地离开长安城

曾经梦想“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今日化为泡影,此生遗憾

心灰意冷的李白

此时想起了自己的忘年交:司马承祯

阳台寻友

时隔17年,李白再次来到阳台宫

阳台宫此时已四下空空

司马承祯已经去世了……

无缘得见老友,目睹他留下的巨幅壁画

李白感从中来,挥笔写下四言诗《上阳台帖》

这是李白存世的唯一一幅书法作品

上阳台帖

“山高水长,气象千万”

描绘的正是壁画中王屋山的景色

“非有老笔,情状可穷”

则是赞美司马承祯高深的画工

历经初唐四家的发展

盛唐书风从方整劲健趋于雄浑肥厚

在张旭、颜真卿的引领下,已渐摆脱二王束缚

开拓出狂草与楷书的新境界

《上阳台贴》作品采用草书写法

承袭了草圣张旭的笔法

纵放自如,意态万千

精通剑术的李白,自然与从公孙大娘舞剑

悟到草书深邃的张旭,更为投契

通过这幅书法作品

我们可以解读李白此时的内心情感

终究没有实现自己的梦想

好朋友也早已离开自己

人生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老”了

再不可一世的李白,也有无奈的时刻

也终究感到世事无常和人世的悲伤

山高水长,

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

青壮可穷。

写下《上阳台贴》的这一年

李白已经43岁

十一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

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由盛转衰

李白也在这倾颓的乱世中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