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北第一峰——大洪山

大洪山風景區位於湖北省中北部,居湖北盆地與南陽盆地之間。是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臨襄(陽)鍾(祥)江漢谷地,東接溳水河谷丘陵,南連江漢水網平原,東北與桐柏山遙相呼應。

橫跨隨州、荊門兩地三市區(隨縣、鍾祥、京山)方圓350平方公里。主峰寶珠峰坐落於隨縣境內,海拔1055米。大洪山是佛教南禪宗曹洞宗的發祥地。

寶珠峰金頂

1987年5月,省政府批准大洪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範圍:以隨州洪山寺及洪山河、趙泉河流域為主體,北至三眼泉、白雲寺;東至觀音巖;南至京山縣廠河及許家寨;西南至鍾祥市客店、袁臺、朝陽店、龍王泉。東西寬約21公里,南北長約33公里,呈三角形分佈,總面積350平方公里。1988年8月1 日,國務院批准大洪山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6年5月團中央命名為全國第四批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10月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大洪山寺古銀杏樹

大洪山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經燕山和喜馬拉雅山運動逐漸提升。境內萬山重疊、群峰競拔、溝壑縱橫、林海茫茫,山峰多在800米以上,1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最高峰是位於隨州境內的寶珠峰,海拔1055米,被譽為“楚北天空第一峰”。大洪山主峰絕對高度雖不大,但與江漢平原、隕水河谷平原的相對高度超過1000米,有“登大洪山而小湖北”的氣概,自古被譽為“荊楚名山”。

佛塔

大洪山地處我國中央造山帶南側、秦嶺造山帶與揚子板塊的結合部,是一條巨型的碰撞帶(斷裂帶),襄樊—廣濟斷裂帶恰好通過大洪山地區隨州境內,其鉀鎂煌斑岩世界上罕見,尤其是由海底火山爆發形成的鉀鎂煌斑岩在世界上尚屬首例。由於喀斯特地貌的異常發育,形成了數量多且景觀奇特的溶洞群,境內大小溶洞有108個,景象瑰麗壯觀,幽深莫測,洞中有洞,洞內山水並存,其鐘乳石千姿百態,構成了一個個觀賞價值特高的絕景。

大洪山山高水高,水質優良,河溪密佈,湖泊眾多,泉水四溢、瀑布飛濺,區域內有42湖、99泉、53溪、3河、10瀑。處於寶珠峰頂海拔1000米的黃龍池,海拔840米的白龍池,無論乾旱多久,永不枯竭,是一道亮麗奇觀。

大洪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在10.6℃~15.3℃,年均相對溼度77%,年均氣壓1000.9毫米汞柱,日照總輻射量為107.9千卡/cm2,年均風速1.8m/秒,具有十分優越的生存條件。由於空氣中富含氧離子,被人們譽為天然“氧吧”。大洪山史志有“蒼松翠柏長生地,綠水青山古洞天”的記載。

大洪山居荊豫要衝,漢襄咽喉,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集自然、人文、歷史、藝術於一體,區域分佈多處世界著名的考古發現、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全國不可複製的建築傑作。景區先後被命名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全國第四批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綜合治理免檢單位”、“國家級生態鎮”、“湖北省地質公園”等。大洪山正逐步成為全國的“佛教名山、養生天堂”和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

大洪山白龍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