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时光列车》跟着时光去旅行

《时光列车》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帕蒂·史密斯 Patti Smith,美国作家、表演家、视觉艺术家。她的创作天分首次展露于1970年代时,将诗作与摇滚乐所做的革命性结合。她录制了十二张专辑,其中《马群》被《滚石》杂志尊为史上最伟大的百张专辑之一。史密斯1973年在纽约高谭书店举办了自己的第一个画展。 她的著作包括,获得了201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只是孩子》,以及《维特》(Witt)、《空想》(Babel)、《白日梦》(Woolgathering)、《珊瑚海》(The Coral Sea)、《纯真预言》(Auguries of Innocence)和《时光列车》(M Train)。2005年,法国文化部颁发给史密斯艺术与文学司令勋位(Commandeu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这是法国政府颁发给艺术家的最高荣誉

"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

推荐理由:

“如果你是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那不妨借着看这本书跟着这位“超级文艺女青年”走访一下伦敦、德国、日本、摩洛哥的咖啡馆、看看她常住的酒店、跟随她到逝去的文人的坟墓前送上一束花。 如果你是咖啡瘾君子,那肯定会对史密斯到日本四处寻找咖啡店的经历很有共鸣;如果你是美国自白派诗歌的拥趸者,那会对天才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的死扼腕叹息;如果你热爱村上春树或是芥川龙之介,那一定要看看史密斯独特的追星经历……”

《时光列车》是帕蒂·史密斯继《只是孩子》之后,再次奉献给世人的一部难以归类、情感真挚的回忆录新作。作者将本书称为自己的“人生路线图”,它关于记忆与创作文学与咖啡冥想和侦探剧集,关于哀悼和希望,也关于时间及其流逝。全书包含二十则随笔,又如同二十个悬浮的车站,串联起她周游世界时曾流连过的咖啡馆或其他地点。回忆的多棱镜折射出的点点光斑,将读者带入她的灵感之地和想望之原

帕蒂史密斯

跟随着作者所提供的漂移不定的路线图,我们得以不断接近她生命中那些重大事件的核心:我们审视她独居生活的日常(村上春树、布莱克、波拉尼奥、塞巴尔德、巴勒斯……挚爱的藏书陪伴着她),和她共赴堂吉诃德式的冒险,并将最终与她共同凝视痛失爱侣——吉他手弗雷德·索尼克·史密斯——之后,所无法弥补的生命黑洞。作者多年来拍摄的黑白宝丽来照片穿插在书页之间,仿佛来自旧日时光的护身符。

文章节选

《时光列车》句子摘抄

影像都有它们各自逐渐消失的方法,然后突然间它们会再跑出来,还把跟这些影像连接在一起的快乐或者痛苦一起拉出来,就像老式的结婚礼车后面铿铿锵锵拖着的马口铁罐头一样。

昨天的诗人是今天的侦探。他们花上一辈子的时间要嗅出这第一百行诗,侦破一个案子,然后精疲力竭拖着脚步走向日落尽头。

生活在所有事情的最底层,而信仰则在最上头,中间的部分住着创作的冲动,这个冲动填满了所有的空间。

我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记住,然后我要把所有这些东西都写下来。为一件外套写一首咏叹调。为一家咖啡店谱一部安魂曲。

如果我写着关于过去的文字,而同时又存在于现在的时间里,那我还是在真实时间里吗?也许根本没有过去或未来,只有持续发生的现在,包含着这属于记忆的三位一体。

为什么我们会失去所爱的东西,而我们满不在乎的东西却始终跟着我们,将来离开这个世界之后,还会被当成衡量我们有多少价值的标准?

我们当年的生活方式仿佛是一个奇迹,唯有靠着融而为一的心灵当中,宝石与齿轮寂然无声地合拍同步,才有实现的可能。

西班牙的朝圣者走圣雅各之路,从一座修道院走到下一座修道院,收集沿途取得的小小纪念章,绑在他们的念珠上,当做这一步一步走来的证据。我的证据则是一沓宝丽来照片,每一张都表示着我所走过的路。

帕蒂与罗伯特·梅普尔索普

家是一张书桌。一个梦的调剂混合。家就是我这些猫,我这些书,和我一直都还没有完成的作品。家就是所有那些失去的东西,它们可能有一天会再来呼唤我,家就是我的孩子们的脸孔,有一天肯定会再来呼唤我。

心的转变是一件令人赞叹的事情,不管当初是什么促使你开始转变。

我们年轻的时候觉得自己不会,觉得自己会跟前人不一样。我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心里想我绝对不要长大,而且我觉得只要我心里这么想,就会成真。但是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是到很最近我才发现,发现自己已经越过了某条线,在不知不觉当中,我已经披上了饱经岁月的真实面貌。

有着朋克摇滚桂冠诗人称号的帕蒂·史密斯

我可以感受到我的年表变得越来越长,下雪的季节就快要来了。我可以感觉到天上有月亮,但是没办法直接看到它。天空蒙上一层厚厚的雾,不夜城的灯光照耀着它。当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夜空是一张巨大的星座地图,是一只丰饶角,一路洒落银河里的晶莹尘埃至漆黑的浩瀚无垠,是我可以在心里熟练展开的一层一层的群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