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療法“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森田療法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森田正馬博士創立的一種基於東方文化背景的、獨特的、自成體系的心理治療理論與方法。這種具有獨特哲學色彩和人生理論的日本認知行為療法,不僅僅作為心理疾病的治療方法存在,其中許多理論亦可用於調節我們平常的心理健康。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指出: 健康不僅僅是軀體上沒有疾病,還應該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如今,快速變化的社會必然導致一些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發生的增加,例如抑鬱症、焦慮症、成癮行為、自殺、心態失衡等各種心理疾病,我們經常在各大媒體上見到有關心理疾病的報導。所以說,當今社會人們的心理健康顯得越來越重要。

森田療法是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方法,對強迫症、社交恐懼症等有顯著的療效。森田療法的核心是八個字“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一、順其自然

森田認為,當症狀(我們說的心理問題)出現時,越想努力克服症狀,就會使自己內心衝突加重,苦惱更甚,症狀就越頑固。所以當症狀出現時,對其應採取不在乎的態度,順應自然、既來之則安之,接受症狀,不把其視為特殊問題,以平常心對待。因為對於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即使著急也無濟於事,只能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就象天氣一樣,不管其好壞,都應該任其自然,堅持去做自己能做的事。當然,順其自然不是說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是你一方面對自己的症狀和情緒自然接受,另一方面靠自身努力帶著症狀,去做自己更應該做的事。這裡說的自然,其實就是自然規律,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情,人的主觀能動是改變不了的。所以我們要順應自然規律,不違背它。例如,人的思想像一個平靜的湖面,人的雜念和情緒就是往湖裡扔石頭,我們看見四濺的水花很不舒服,那麼,最後的辦法就是不往湖裡扔石頭,保持平靜,順其自然。

二、直面痛苦,為所當為

有些人,當要去做一件不情願的事情時,會找出一些藉口儘可能去迴避;當實在逃避不開時就儘量敷衍。這種逃避的態度永遠不可能適應現實生活。要想改變,必須做到無論多麼痛苦,都應該做到忍受痛苦投入到實際生活中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改善。不去從事積極、有效、建設性的活動,就永遠不可能改善。只有當你把原來集中於自身的精神能量投向外部世界,在行動中體驗到自信與成功的喜悅,症狀才會淡化直到消失。其實,為所當為就是讓人們做該做的事情,不要因為情緒的干擾,耽誤事情。

三、控制情緒,努力為之

森田療法主張,人應拋棄以情緒為準則的生活態度,而應該以行為為準則。不要情緒不好時什麼都不想做,不要看重情緒,感情用事;而要重視符合自己心願的行動,唯有行動和行動的成果才能體現一個人的價值。“與其想,不如做”,不受情緒其控制,要為實現既定的目標去行動。

四、勇於表達自信

有的人自覺處處不如別人,做事沒有自信,結果一事無成。高良武久博士說"許多事情並不一定要有了自信之後才去做,自信產生於努力之中。有人認為只有有了自信之後才能去工作,這好比人學會了游泳之後再下水學游泳一樣,是非常荒謬的。"人對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不會貿然從事。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還有成功的希望時,方能付諸於行動。對於有自卑感的人來說,缺乏自信,做事猶豫不決,三思而不行,這樣就會一事無成。正確的態度應是:增強自信,勇於進取,通過實際行動去完成要達到的目的。

森田療法最重要的就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只要我們認清規律,做真正的自己,一切心理疾病,都是子虛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