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7旬老人把水果做成美食,2个月后增值10倍,供不应求


山西省运城市农村盛产着红柿,每到秋季黄土高坡的田野上到处都是挂满象红灯笼一样的红柿,这里的农民历史上就有加工柿饼的传统,随着近些年苹果,葡萄,犁等水果业的迅速发展,柿子这一传统水果也不被人们所重视,导致柿子价格持续下滑甚至到了无人采收的地步,但是在万荣县有个史大爷却把柿子加工成柿饼卖上了十倍的价钱。


史大爷名叫史肯堂,今年75岁了,老人说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在外工作,他和老伴生活在农村乡下,家里有2亩左右的柿子树,自己有加工柿饼的老手艺。这几年农民们都嫌柿子卖不上价钱加工柿饼也不赚钱,都不喜欢做柿饼了,自己老了在家也是闲着就一直坚持做着柿饼。
史大爷说自己家里的柿饼叫做牛心柿子,个大品质好,非常适合加工柿饼,当地其他柿子由于个小,很多农民都把它弃之不收,但是他家的牛心柿子要是卖鲜柿子一市斤还能卖4角钱,如果加工柿饼,3市斤出1市斤的柿饼,一市斤的柿饼能卖到10元-15元,这样算下来,柿子的价格升值在10倍以上。

加工柿饼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首先在采摘柿子的时候就很费工,要一个一个的赛选适合做柿饼的柿子,成熟的软硬度要适中,然后运回家中再逐个旋掉柿子皮。旋柿饼有传统的柿饼旋车,加工的人一手摇着车子一手拿着旋刀在柿子皮上削着,这个技术不太好掌握。这是史大爷的老伴在旋柿饼。
旋好的柿饼要在高粱杆做的萡子上晾晒,下边要用凳子支起来,这样方便透风柿饼晾晒的速度也快,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一般一周左右就会把柿饼晒软,然后用塑料布和棉布把柿饼捂盖在高粱杆萡子上边。史大爷的柿饼每年就在自己的院子里晾晒。
凉嗮的过程中还要不时的翻看检查柿饼的晾晒情况,以便让柿饼受热均匀,其次还能发现遗留在柿子表面的少量柿子皮,然后把它清理取出,这是史大爷的姑娘在帮着他翻柿饼。
史大爷说自己家里有大牛心柿子1万余斤,今年以每市斤4角钱的价格卖给本村农民4000斤,自己加工了6000斤的柿子,能加工成2000斤优质柿饼,按照一市斤10元钱计算也有20000元的收入,由于自家柿饼在当地有名,量不是很大所以不愁销售,每年都是外地客商上门买走。这是凉嗮好的柿饼已经呈暗红色。
晾晒好的柿饼要捂盖住然后解开放风,经过反复几次后柿饼上就会自然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色粉状,当地农民把这个工序叫做出霜,出过白霜的柿饼会很甜,在捂盖出霜的过程中每次放风还要用手把柿饼一个个捏成饼状,所以才叫做柿饼。

史大爷说柿饼上的白霜有平喘止咳的效果,如果冬天偶感咳嗽可以吃点柿饼霜止咳。史大爷掰开一个柿饼让摄影师看里边的果肉,这种柿饼特有的红色果肉看上去象和糖腌制过一样。
史大爷家地处黄土高坡的小丘陵地带,他说这里的气候十分适合柿子的生长,昼夜温差大,柿子含糖量高,糖度大,做出来的柿饼口感软绵发甜,是冬季特别是春节期间当地农村必备的特色美味。
柿饼的加工每年从农历的霜降时节开始加工,一直要到农历11月份才结束,过程一般都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是十分麻烦的事情,如果天公不作美遇到秋雨多的天气一年的柿饼就会错过加工的机会了。这是史大爷家小院子里凉嗮柿饼的场景。【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