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写作路上走得长远,就一定要找到写作更深层的价值、意义

向阳宗:独特性、建设性、创造性

1 写作是很简单的事情

写作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你会写字,拿起笔、翻开记事本,或打开电脑写作软件,就能开始写作了。

多简单。

鲁迅先生不就这样写么,“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可是非有很多教写作的人,把写作变成了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什么修辞,又是什么手法,什么结构、人物、场景、冲突、弧光、反讽……不信看看经典书籍《故事》这本书,各种各样复杂分析,把写作弄成特别有难度的事情。

就像是写毛笔字,只要掌握了基本的笔法,就能临摹,练习了。可有些书籍、教程,把每个字的笔画分析讲述地复杂备至,看得我们都觉得不会写字了。

国外有个如火如荼的“成为作家”课程,国内也组织过类似作家培养的课程。后来发现,原来他们培养不出作家。他们只是让那些本来就有天赋的人,写得更好了。而没有天赋的人,上了课也没有写出什么作品。

因为这普遍犯了个误区——单纯地为了写作得更好而写作。

作家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写作,而是有着更高的表达欲望、目的,才去选择写作。并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着写作的水平。

2 写作是什么

写作是传情达意的工具。

如“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悲愤难平的鲁迅;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金庸;或者对于世界求真探索的老子。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儿寒乎?欲食乎”。一语便道尽所有父母对孩子最珍贵的关心。朱自清的《背影》,是对父爱如山的形象刻画。史铁生的《合欢树》是对不幸命运平静地描述,但更是赤子对母亲最深切的思念。

真正的那些大家,他们想要表达一些内在的东西。那些东西存在于心,淤积于胸,朝思暮想,不吐不快。但怎么说也无法表达尽自己内心的那种想法,于是就不停写,不断地表达,产出了好多好多作品,不知不觉地就成为了大家。

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情感,是因为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情感是感人至深的,思想是隽永的。

他们总想表达出来那种内心的想法、情感。所以下笔便充满了无穷尽的力量,穿透了时间的铁幕,才创作了人类最宝贵的作品。

3 先找到自己与写作的价值联系

现在的一些写作课,动不动就教这样一个套路,那样一个套路。

很多人学了课程后,便搜肠刮肚,硬挤出几篇很水的文字,矫揉造作的感情。写得很累,效果也很差。

我的一位朋友,就学过一些写作课程。

她不愿意写作的时候,都要用人家教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催眠。写出来就好了,不好再改!有时候没有想要表达的观点,就坐在桌子前逼迫自己去写。

何必呢?

其实这对写作并没有本质的了解,下得只是表面的功夫。虽然可以短期内提升一下写作水平,也能用套路写出几篇吸引一部分读者的文章,但在更长远的写作上面却是没有太多益处的。

我们不要把写作想成目的,而是去运用写作,达到我们更高层的目的:或是某时刻最深的感受;或者表达对某些事情的感情;或表达你的思想,对一些世界的独特看法。

这样的写作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了,写作也变得更加有价值感,富有意义。

比如“向阳宗”的写作,就是把我对事情的看法、想法,对真相的探索,对文化的渴求,然后付诸于文字表达出来。

我们找到了比写作更高的意义后,就自然产生了写作的动力与冲动。人是意义的动物。

这为我们提供巨大的写作动力。不写不行,非写不可。

4 开始写作吧

找到意义后,就开始写吧,不需要多完美的技巧、套路、方法。

而对的写作的意义重新认识后,我们的写作,其实就是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知、情感经历,讲故事,引起共鸣。这样写作是很自然的事情。

把写作当作是一种工具来用。就像是有人从来就不是以学英语的态度去学英语,而是以用英语的方式,在使用英语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英语。

我们也一样,不以写作为目的,但是写作却是我们最有力度工具,表达我们的思想与情感,并影响、感动读者。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连接更广大的世界。

5 写作之路走下去

从发展的角度看,写作必然是时代越来越重要的技能。这个世界,也永远都需要好的作者,好的作品。

在一个网络发达的时代里,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作者,也必然是不会埋没的。

我们改变写作的认知,提升写作功力、情感的感受力,打磨思想,并运用写作去表达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真相的追求、探索,挖掘更深度的东西。

你的作品自然独特隽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