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冠天下,文誉九州”,铜陵今天干了这件大事!

文化项目很难吸引游客,铜陵市“枞阳方园”项目做得很有声色。

进士榜

枞阳方氏家族(桂林方氏)十分厉害,明清时期,一共出了30名进士。展馆很谦虚,少做了2名。即便如此,这一个家族也能抵上几普通县的水平了。

方苞故事

方苞(1668—1749),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桂林方氏”十六世孙,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方苞面前的“一团麻”叫“秧”,这图是这样的——

家方苞幼年时聪颖过人,七岁那年途经田头,田里的拔秧农民叫其对对联。小方苞很高兴,叫农民出上联。农民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捆秧父抱子”,方苞略一思忖,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前面不远处的竹林中,有几个少妇正把扳下的竹笋投入蓝中。苞幼眉头一皱,大声对道:“竹篮提笋母怀儿”!

周围的人听了惊喜不已,都称他是天才神童。

“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提笋母怀儿”,这副对联的意思:稻草捆着稻秧,父亲抱着孩子;竹篮提着竹笋,母亲怀着儿子。对联以稻草稻秧、竹篮竹笋,来体现父母与孩子深厚的骨肉亲情。

这个农夫,旁边箩筐里放的是泥巴。泥巴上面有几只梨,不是说“孔融让梨”的故事,这太老土了。

这个故事是说:方苞有一次与朋友野游,中途与一个挑塘泥肥田的农夫撞上了。田埂很窄,二人谁也过不去。方苞道:“吾乃读书之人,你应该让道于我。”

农夫一笑:“既称读书人,当能对否?”

方苞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

农夫脱口而出:“一担重泥拦子路。”

泥巴本来就很重,一箩筐泥巴是重上加重,所以是名副其实的“重泥”,现在路被拦起来了。方苞觉得没那么简单:“重泥”,仲尼也,孔仲尼孔夫子的谐音。子路,孔夫子著名的弟子。方苞一时无语,旁边的另外两个人哈哈大笑。

方苞见此情景,忽有所悟,对出了下联:“两边夫子笑颜回。”

颜回,也是孔子著名的弟子。

方苞虽然对了下联,感到枞阳这地方文化底蕴实在太深,村野农夫竟学问如此!方苞遂脱鞋下田,拱手让路。

狱中方苞

方苞32岁时,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会试考取贡士,时母病回乡,未应殿试,可惜没有成为进士,但人们都称其为进士。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因李光地等大臣营救,康熙将其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方苞馆

“枞阳方园”占地面积约28亩,规划建筑面积约2900平方米,总投资4000万,建筑以安徽明清时期民居风格为主,并结合了当地建筑特色与风貌展开设计,共建有1个总馆和6个分馆。其中的总馆“桂林第”原为方氏六世祖方懋住所名,馆内概述了方氏历史渊源、家风家训、文化成就和历史贡献,同时展示明清以来见诸史志记载的方氏历史文化名人;分馆则遴选方氏家族中成就和声誉最为显著的方学渐、方维仪、方以智、方苞、方观承、方东美等6人作为代表建馆,根据人物特点分别将其展馆命名为崇实堂、此藏轩、宜田居、清芬阁、抗希堂和东美亭。

枞阳方园

方东美,桂林方三房二十三世孙。方东美生于1899年,逝于1977年。方东美家学深厚,由二哥方义怀抚养成人,接受西方新式教育,并赴美国学习西方哲学,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五十余年,熔铸东西、古今文化于一炉,被称为“新儒学八大家”之一。

方东美

这是方东美是在骂他的上司——校长大人呢!

方东美

“他学问真好,不在中文系,可中文比中文系教授好;不在外文系,可外文比外文系教授好;不在西洋,可西洋哲学比西洋人好;不在和尚庙,可佛学比和尚好……”——他,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方东美。

方东美出生于安徽桐城(今枞阳)——义津镇坐落于枞阳、桐城间的省道,一条向东的乡村道路,小型机动车勉强可以通行。曲折二十余里,是为杨树湾大李庄,乃方东美先生出生之地。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

方东美不到两岁父母双亡,赖兄长抚育长大成人。长兄道怀,务农;次兄义怀,曾任桐中校长,桐城教育局长,毕生从事教育。方东美十四岁入桐城中学,十八岁毕业入南京金陵大学预科,次年升哲学系本科,从此步入学术殿堂。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

抗战暴发,方东美更加肩负起知识分子的民族大义。1937年,他应国民政府教育部之邀,在中央广播电台连续发表八次演讲。他在讲演中说:“他们(中国先哲)遭遇民族的大难,总是要发挥伟大深厚的思想,培养广博沈雄的情绪,促我们振作精神,努力提高品德;他们抵死为我们推敲生命意义,确定生命价值,使我们在天壤间脚跟站立得住。”

方东美自少年离乡,终生没有回归故里大李庄。在这个传统的故乡,至今保持着对大哲的陌生。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

1924年秋,方东美曾返回桐城。当局教育界及全城乡绅亲友,隆重为之洗尘接风。这时的方东美留学归来,学业大成,与朱光潜等被地方评为“国学大师”,国民党中央教育部和安徽教育厅的喜报与证书,恰在此时送到。方东美双喜临门,光泽乡里,但他回桐城后的第一件事,却令地方为之轰动——

1928年,方东美与高芙初结婚,次年长子方天华出生。方东美原配,为同在大李庄的盛氏,方盛二氏本为世戚,方盛二人婚后育有一女。颂扬赞美声犹萦回在耳,方东美提出了与盛氏离婚,且写成诉状递到法院,成为桐城地方法院的“第一例离婚案”。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

桐城地方传统深厚,方东美之举震惊全城,一间沸沸扬扬,非议四起。最为恼火的是方、盛二氏的家族长辈,他们轮番登门劝说、开导、谴责,要方东美珍惜方、盛二氏的世戚之情,维护方氏家族的世代美誉就连二哥方义怀,也对其弟也颇为不满,认为他洋墨水喝多了,头脑发昏。时任桐城县长吴佑三,本是一个清末举子,一向奉理学为神明,此时尤为失望与愤怒,他对方东美指责说:“当了洋博士,便要数典忘宗吗?难道你忘了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古训?!”

荣归故里的方东美,一时众叛亲离。被地方视为“方世美(陈世美)”的方东美,只有二嫂疏毅芝站在他一边。这是位热肠义胆的新女性,力排众议,奔走呼喊,但收效甚微。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

开庭之日,县城万人空巷。县长吴佑三,早在三天前就亲拟榜文,故意地命人张贴在城墙四门与孔庙招壁,以期煽动舆论上。由于围观者甚众,法庭狭小,吴佑三便在县衙门前广场审理。原告方东美及其委托人疏毅芝刚一露面,即遭到冷言恶语的攻击:有人从脚边抓起烂泥,有人从怀里摸出事先准备好的臭鸡蛋朝他们扔过去……现场秩序,法警根本无法维持。

法庭上的方东美,尴尬而愤怒:“县长先生,我提请你注意:这是法庭而不是放牛场。发生在眼前的事,岂只侮辱我个人的人格,也在侮辱法律的尊严,损害当局的声望。” 吴佑三则曰:“众怒难犯,民意难违。方博士和二少奶奶,应该体谅民众心情。” 方谈法律,吴对情理、周公制礼,振兴古风……被诉人盛氏,中途离开了会场,爬上东门外钓鱼台山顶,声称要是判决她和方东美离婚,便跳崖寻死。会场顿时乱到了极点,唾沫和叫骂,几乎淹没了方东美和疏毅芝。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

方东美原想为乡梓年青一代树立楷模,撞开封建礼教、宗法观念。岂料自己却召来众叛亲离,碰得头破血流。深感悲哀的方东美,第三天就愤然离开了这座古城,踏上北去的旅途。这一走,再没有机会回到故乡杨树湾……

枞阳山水

离开家乡的方东美,踟躅于武汉街头。在这里,他邂遇了朱光潜。方东美与朱光潜的家乡,相隔十里,二人既为同乡、同学,亦为好友。朱光潜为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一生建树不断,有“学术界的傅作义”之称。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

方东美与当代名流均有交往。

铜陵丰收门

《方东美先生全集》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老板上场与观众互动

抗战胜利后,方东美去台。1977年,先生患病,捐赠全部藏书,并嘱家人及弟子:“从家里换着衣服,送到火葬场把它烧掉,烧成的灰……(洒)到台湾海峡与金门之间……一切都清清爽爽的结束。”

“枞阳方园”开园情景

2018年10月30日,“枞阳方园”开园。

人文大市,安徽铜陵,特别能干文化,投资2500余万元的文化项目,从规划到竣工前后只用了一年时间。继曲阜孔氏之后,桂林方被誉为“天下第二名门”。“枞阳方园”,集中展示明清以来地方方氏家族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杰出贡献。铜冠天下,文誉九州,“铜陵八宝”——“金银铜铁锡,大蒜生姜麻”,今日再添一宝——“枞阳方园”。

枞阳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