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个身材兼备的女子——陈晓旭

87版的《红楼梦》留在了几代人的心中,而其中最让人惋惜的当数陈晓旭了。


陈晓旭出生在1965年的辽宁,曾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和鞍山市铁东区第十五中学。

陈晓旭的艺术气息来自她的父母。陈晓旭的双亲都在鞍山京剧团任职,父亲任导演,母亲任学员班教师。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女承父业,但是陈晓旭比起京剧更喜欢芭蕾。

70年代中期,是个怎样的时代呢?大部分的人都保持着相同的发饰还有着装,但陈晓旭不一样,她喜欢漂亮的的东西。

晓旭3岁时她的父母便交给她古诗,12岁被迫放弃舞蹈的她彻底迷上了书本,虽然那时她只有十几岁,但满日记本的是悲天悯人的惆怅。14岁时在《青年诗人》上发表的处女作是《我是一朵柳絮》那时的她从未谈过恋爱,却写了许多爱情诗。诗人气质也是后来王扶林导演选择她出演林黛玉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是一朵柳絮》

by 陈晓旭

我是一朵柳絮,

长大在美丽的春天里,

因为父母过早地把我遗弃,

我便和春风结成了知己。

我是一朵柳絮,

不要问我的家在哪里,

愿春风把我吹送到天涯海角,

我要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

我是一朵柳絮,

生来无忧又无虑,

我的爸爸是广阔的天空,

我的妈妈是无垠的大地。

1983年的时候,《红楼梦》剧组在全国选拔演员,从小就喜爱读书的陈晓旭最爱的便是曹雪芹的这本《红楼梦》,但她当时想着是这样的一个巨著肯定会找名演员,最后时在在男友毕彦君(后来成为陈晓旭的第一任丈夫)的鼓励下,给导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封情真意切的自荐信,把对林黛玉的理解写了好长好长几页纸,同时寄去的还有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的背面是她14岁时写的一首小诗《我是一朵柳絮》,希望能饰演林黛玉这个重要角色。

第二年的春天,晓旭才接到通知她参加《红楼梦》剧组在圆明园开设的演员培训班。她当时就是想演林黛玉,而其它的角色没有那么让她觉得向往。她说:“我就是林黛玉。如果我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觉得林黛玉在演另外一个女孩的角色。”后来,她也就真的成了林黛玉。

陈晓旭对于林黛玉,或者说是对于她自己有很清楚的认识,她说“我不觉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为我长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气质与她很像”。

直至今日,人们提到林黛玉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她那双冷清却含情的双眸,她们已经成为一体。

电视剧《红楼梦》自1984年开机,经过三年的艰苦拍摄,整整三四年的时间是一个人人生中成长最重要的阶段,等于上了一个红楼大学,听到很多红学家的讲课,琴棋书画的陶冶,对她的个人气质和今后的人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红楼姐妹的情谊如同大学的室友,若干年后那依旧是最美好、最真挚的情感。

陈晓旭感谢《红楼梦》的剧组为她打开了一扇绚烂的大门,而我们则感谢陈晓旭将那葬花的林黛玉从书本中带到现实。

最后放两首小编最喜欢的诗,它们的作者,都是陈晓旭。

《无题》

by 陈晓旭

如果我死了

你是否失掉一些欢乐

为了我,是否会让你哀伤

在心头上停留片刻

在灯火辉煌的舞会上

你是否会感到孤独

在朋友们热烈交谈中

你是否会在角落里沉默

在甜梦萦萦的仲夏之夜

你是否会感到一丝凉意

在冬日雪花纷飞的清晨

你是否会感到寂寞

当世人已将我名字淡忘的时候

你是否会在心底

悄悄地为我唱一首

忧伤的歌

《人淡如菊》

by 陈晓旭

我从广寒来,孤芳何人赏。

居傲不媚春,偏爱秋色凉。

纤纤淡鹅黄,倩倩素心长。

犹慰深闺寂,且伴一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