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上映,剧场版会把粉丝热情消耗光吗?

8月24日电影《黑子的篮球·终极一战》登陆了国内院线,而后又一部日本动画剧场版“被安排上了”。之后根据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官方微博内容,得知柯南剧场版《零的执行人》已经于9月11号完成了国语配音工作,并且公布了此次担任配音工作的演员,李世荣担任柯南配音,张杰担任工藤新一配音,季冠霖担任小兰配音,藤新Jiven担任安室透配音,郭月担任橘镜子配音工作。(从来不看配音版的大姐头还是要对这些配音演员说一声“辛苦了”)

名侦探柯南:零的执行人

其实说起来国内引进的柯南剧场版,真是屈指可数啊,2009年的《漆黑的追踪者》、2011年的《沉默的15分钟》、2015年的《业火的向日葵》、2016年的《纯黑的恶梦》,再到今年的《零的执行人》。

《零的执行人》引进至国内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数据:从4月13日这部剧场版《零的执行人》在日本本土上映之后,票房就一路走高,就连备受欢迎的《复仇者联盟3》,在上映之后都被它压一头。可见,柯南已经成了国民化的作品。而且它上映后还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上映首周就斩获近13亿日元(约合7900万人民币),创下了年度周末最高纪录,上映第4周票房超18亿(约合1亿多人民币),创下年度单周最高纪录。影片累计票房已超过86亿(约合5.2亿人民币),至此稳居2018年度票房榜首,远超过排名第二的《大雄的金银岛》近33亿日元。试想,这么优秀的票房成绩,无论哪家影院都会动心吧?

但是,票房高并不一定代表评价就高,观众的评价也比较分化。吐槽归吐槽,但是我还是想为剧场版说句公道话。

电影,首先是为电影院设计的——柯南剧场版一直以来秉持着一个理念,就是“漫画原作中无法展现的大规模的场面和动作由剧场版来完成”,而“动作戏”的欣赏只有在电影院才能得到最佳观感。电影院的氛围和情绪感染力,是手机5英寸的小屏、电脑13寸的小屏、电视55寸小屏完全无法比拟的。画面和声音对剧本的表达,无法从小小的屏幕上体会出来。

柯南电影版给我感觉是一个导演一类主题。儿玉导演注重体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山本导演注重人物个性,静野导演注重创新,所以柯南虽然一直是子供向的作品,儿玉时期还是将情感作为一个主要表达出来的主题,《迷宫的十字路口》新兰平和,《世纪末的魔术师》对家族的回忆与尊敬,山本时期是人物品质,《水平线上的阴谋》毛利大叔对感情的负责,《侦探们的镇魂歌》一行人的勇气。自M9票房低迷后,制作组逐渐将中心放在表达手法上,至少在《绀碧之棺》后主题这种东西就被淡化了,反复看也只是觉得在讲一个故事,静野时期也因为创新问题淡化主题和剧情合理性,具体就不举例子了,看过的人基本都能体会。

M1-M7儿玉时期的作品特点是细腻、精准而又简洁;M8-M14山本时期的作品则少了一份细腻、在剧情的表达和分镜的感染力上开始下滑,无功无过;M15-M21静野时期则是以细节铺垫、注重画面冲击感,在动作分镜上格外突出。但M22开始,第四个7年,由立川让监督担任导演,导演风格再次产生了变化。立川监督擅长用光影、站位、切入角度等方式,让镜头表达出他所想表达的内容,表面平和美好的画面实际上已经蕴含了对比或对立;他对推理所必要的细节、对犯人身份揭晓的方式、对动作戏等方面也都有出色的把握。这些都是蕴藏在表面简单明了的视觉冲击下更深一层的内容,如果不在影院直观地接受这层冲击,事后再细细地回味,就很难体会得到那下面的一层(当然,槽点也是有的,但整体来说瑕不掩瑜吧)。而背景音乐方面,宫泽谦老师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

有人说看柯南就是看情怀,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柯南都带给我门童年时候的许多人生哲理,柯南早就在我们心里留下了很多的童年回忆,还是那句话既然哆啦A梦都能一次又一次上映,柯南也同样可以,真的不希望这是柯南在中国的最后一次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