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股權質押“角力賽”:券商、私募、國資輪番上場

“現在能質出錢就不錯了,市場跌一點就要補保證金。好多公司已經不符合條件了,主要還是做之前存續的業務。”北京某大型券商股權質押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據瞭解,目前券商開展股權質押業務方面,主板、中小創股票折扣率在5折以下,中小型券商較少開展創業板的質押業務,大型券商對於創業板公司市值、質押率等設立了較高標準。

券商業務的調整折射著年內股權質押市場的變化。作為上市公司常見的融資手段,股權質押在A股市場具有較高的普遍性,因此一旦質押爆倉風險發生,很可能是以點帶面、迅速蔓延。以往,伴隨股權質押風險爆發,企業通常有能力補充質押物以避免被強平。

但在2018年,不少上市公司走向“失控”——接近“無股不押”的股權質押市場風險集中爆發,越來越多的控股股東正在或已經失去了控制權。

除上市公司本身以外,私募、券商、地方政府紛紛進場紓困,上市公司上演“股權保衛戰”、地方政府進場紓困、券商設立資管計劃……股權質押風險與多方主體的角力賽在今年上演。

券商避免強平,私募不願接盤

“創業板的票,公司整體質押比例要在50%以下,大股東質押比例不能超過70%,還要看公司市值之類的指標。”記者日前從某中字頭大型券商股權質押業務人員小郭(化名)處瞭解到,目前,主板折扣率約5折,中小創在3到4折左右。

小郭表示,股權質押業務工作量在今年6月出現明顯增加,原因是市場下行帶來的質押風險集中爆發。券商內部曾收到關於及時做好股票質押等融資類業務客戶溝通和盯市工作的通知郵件,其中明確了對跌破平倉線和跌破預警線交易的相關處理辦法,同時要求工作人員積極與客戶溝通補倉方案,並及時更新補倉方案落實情況。

“一旦還不上錢了,我(券商)把你股票處置了,賣掉了,包含本金和利息,處置起來也必須走手續,特別複雜,也麻煩。” 小郭表示。從券商角度,仍出於避免強制平倉考慮。

年中是股權質押風險積聚的小高峰。從近半年的數據來看,Wind顯示,6月底,市場質押市值達到54732.79億元,市場質押股數6249.4億股,大股東質押股數5949.1億股。其中,市場質押市值、大股東質押股數兩項指標達到近半年內峰值。

從股權質押板塊和行業特徵來看,中小創為股權質押“高發區”。據民生證券研究院測算,以質押股份市值佔全板塊市值比例看,中小板、創業板與全A分別為19%、17%和10%。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公告不完全統計,6月最後一週(6.24~6.30),有超過120家公司發佈了增持或股份回購公告以自救。

市場一度傳聞,部分公司轉道尋求私募“接盤”以化解股權質押風險。有消息稱,部分私募機構可能願意接受股東再次質押,質押後的資金,部分股東用於抬高二級市場股價,市場行情好時可以炒作二級市場股價,從而化解質押風險。

然而業內人士參與的熱度卻並不高,私募基金內部有嚴格的決策流程、投資方向、風控措施與預警止損線,“接盤”也需要按照合規合法流程走。“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臨時抱佛腳,其實股權的二次質押還是有一些潛在的風險,如果再度下跌,還不是一樣的?”深圳某私募機構負責人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該人士認為,部分私募機構參與的主要原因是出於對個別公司的關注,認為其股價已接近底部位置,出發點是利用機會低價拿殼。

國資進場紓困解押潮出現

伴隨市場持續下跌,此前依靠市場手段化解風險成效甚微,進入10月後,地方國資進場紓困,監管合力推出“政策組合拳”。

多部門對股權質押表態,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包括:央行表示,加大民企信貸投放力度,推動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銀保監會表示,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證券業協會推動設立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支持證券公司分別設立若干子資管計劃,吸引銀行、保險、國有企業和政府平臺等資金投資;交易所表示,積極研究推出創新型基金等金融工具,幫助困境上市公司紓解股票質押風險。

具體舉措方面,北京、深圳、上海、浙江等10餘個省市出臺紓困舉措,募集資金幫助上市公司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公佈紓困舉措的省市大多設立的基金規模超過100億元,一般採取“股權+債權”模式進行。進入12月以來,又有四川、廣東、山東煙臺等省市設立紓困基金,規模在30億至200億元不等,其中廣東正在籌備第二隻規模200億元的紓困基金。

以上海為例。上海以市屬國資平臺國盛集團為主,聯合相關市屬國企,發起設立100億元規模上市公司紓困基金。同時,湖北省國資委紓困基金方案顯示,基金總規模100億元,首期規模40億元。

國資跑步進場,二級市場股價往往應聲上漲,最為明顯的是10月下旬,受“17家公司獲深圳國資首批資金援助”消息刺激,深圳本地股九有股份(600462.SH)、雷曼股份(300162.SZ)、萬潤科技(002654.SZ)等十餘隻個股漲停。

多家公司發佈股權轉讓公告,實控人發生變更。億利達(002686.SZ)實控人變更為浙江省國資委,普路通(002769.SZ)實控人變更為廣州市政府。

除地方政府外,券商也成立資管計劃。10月22日,證券業協會公告將組織部分證券公司出資逾百億設立母資管計劃,幫助民營企業發展,以市場化方式化解股權質押風險。首批成立資管計劃的包括中信證券、招商證券、海通證券、廣發證券、天風證券等共計11家券商。此後,又有十餘家券商加入。截至11月底,第一期和第二期共有31家證券公司簽署協議,承諾出資規模累計達468億元。

除了上述主體以外,險資也參與紓困。國信證券研報數據顯示,目前,券商紓困基金備案規模已達293億元,保險紓困專項資金規模已達780億元。

紓困資金助力效果明顯。市場測算,11月至12月初,已有超過400家上市公司發佈解除質押公告。中國證登記結算有限公司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A股全市場質押股數為6371.89億股,佔總股本的9.84%。自11月初以來,該數據已連續6周下降,與今年4月的峰值11.5%相比,降幅明顯。同時,最新披露的A股質押市值為4.31萬億元,較今年6月1日的5.99萬億元下降近三成。總體來看,A股市場股權質押風險呈下降趨勢。

尚有哪些問題待解?

紓困資金落實情況、券商股權質押業務情況、市場新增質押情況……2018收官之際,仍有關於股權質押的問題存在。

進入12月以來,又有多筆新增質押出現。科倫藥業(002422.SZ)21日晚間披露,公司董事長、控股股東劉革新將所持公司2015萬股質押給融通資本,該筆股份佔其所持股份比例的5.31%。此外還有科信技術(300565.SZ)、東百集團(600693.SH)、翔港科技(603499.SH)等公司的實控人或控股股東發佈補充質押公告。

與此同時,有消息稱,儘管參與紓困的券商數量一直在增加,資管計劃的進展也並不如預想中順利,目前真正落地的項目屈指可數。

而中介機構對股權質押業務的股票篩選、風險防控合規性可能還要加強。“有的券商作為融出方不具備股票質押回購資質,違規利用多層嵌套規避金融監管,對融出資金來源與用途不做審查。”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