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癌症之間只有三道“關”

10月29日上午,前央視知名主持人李詠因癌症去世的消息傳來,很多人覺得悲痛、驚訝。

癌症,無人能倖免?

中國癌症中心的最新年報中,中國年癌症死亡人數229.6萬人。近15年來,中國的腫瘤發病率增幅約3.9%,死亡率年增幅2.5%。

“誰都有可能患腫瘤。”浙江省轉化醫學會健康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呂蕾告訴記者,“人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去避免一些致癌因素,積極篩查,防患於未然。

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癌症病例是可以被預防的。”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放療科主任、教授章龍珍表示。

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陳小兵介紹,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癌症預防策略被分為三級。

統計顯示,40歲以上人群的腫瘤發病率急劇增加。腫瘤篩查或體檢,被三位專家一再強調。但這一預防措施並未普及,一些專科醫院已率先開展。一次全面的腫瘤篩查大約需要花費兩三千元。

為什麼會患癌?

呂蕾表示,腫瘤有良性和惡性,惡性腫瘤也被稱為癌症。

中國癌症發病率排第1位的是肺癌,每年新發病例數約78.1萬。

這是中國國家癌症中心2018年4月發佈的最新一期腫瘤登記年報中的數字。(由於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一般滯後3年,該報告發布數據為2014年病例。)

40歲以上人群癌症發病率劇增。

呂蕾表示,人們目前對惡性腫瘤的病因尚未完全瞭解。但根據流行病學研究及實驗和臨床觀察,致癌風險因素有來自外界的,也有來自人體自身的。來自外界的致癌因子包括生物的、化學的、物理的,如乙肝病毒感染、高危人乳頭狀瘤病毒(高危HPV)感染、水汙染、大氣汙染、射線暴露等;人體自身的影響因素,包括遺傳、免疫和內分泌等因素。如有“特定“基因缺陷的人容易患特定的腫瘤,先天性免疫缺陷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藥物人群容易發生腫瘤。

河南省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陳小兵認為,

中青年人患癌的兩大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自身因素,如不健康的飲食、不規律的生活、精神壓力大,這些都會擾亂人體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正常功能;另外還有外部因素,如環境汙染造成空氣質量下降,水汙染、土壤汙染等給人們健康造成的威脅。

吸菸、缺乏運動和飲酒,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主要的致癌因素。輻射也是其中之一。

章龍珍提醒,低劑量、偶爾被輻射,一般不會導致癌症。比如,每年一次的X光檢查或CT不會帶來明顯的健康風險。但長期或高劑量輻射是危險的致癌因素。

呂蕾提醒,發黴的花生(含黃麴黴毒素)、烤肉(含苯並芘)、檳郎(含檳郎素)、隔夜菜(含亞硝酸鹽)、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新裝修的房屋(含甲醛)也都含有已確定的一級致癌物。

章龍珍告訴記者,隨著發病率的增加,癌症病人已比較常見。但靶向藥物、腫瘤疫苗等新藥物、新治療手段也在不斷出現,癌症的預後被不斷改善。

“癌症是一個長期演變的過程,從癌前病變發展成癌症,可能要幾年,甚至十幾年。基因多次突變過的癌細胞突然毫無節制地生長,侵害人體器官的正常功能。其復發和轉移又給患者的身體帶來更多的傷害。”呂蕾說。

章龍珍表示,隨著治療效果的改善,腫瘤已被認為是一種慢性疾病。腫瘤的可怕之處在於,它無限增殖,一長起來,就長個不停。不只在局部長,還會向周圍的組織、器官浸潤生長。它還可以侵入血管和淋巴管,進而擴散到全身。腫瘤的生長需要消耗人體大量營養,所以,儘管早期腫瘤患者的健康還可以維持,但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負荷增加,需要從人體攝取的營養也增加,最終病人因消瘦,出現惡液質、多臟器功能衰竭而亡。

預防策略:重在篩查、體檢

“哪個人敢說我不會患腫瘤呢?沒人敢這麼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患癌的風險逐漸增大。誰都有可能罹患腫瘤。早一點篩查、體檢,儘早進行干預處理,很多癌前病變可能發生逆轉。這就是我們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目的。”呂蕾說。

陳小兵表示,癌症的預防可以分為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如接種疫苗,改變不良生活方式,改善飲食營養,是為了消除危險因素和病因,防患於未然;

二級預防方法有篩檢普查,監測高危人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三級預防即採取合理的治療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康復、止痛。

“前兩道關主要是防,最後一道是治療。”呂蕾說。

章龍珍表示,對於前兩級預防策略,簡而言之:保持樂觀的情緒;注意飲食衛生和飲食結構健康;40歲以上人群每年至少全面體檢一次,對癌症早診早篩。

章龍珍提醒,保持樂觀的情緒很重要,因為,長期緊張或抑鬱的情緒,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水平。而內分泌失調,與一些癌症息息相關。

呂蕾表示,要重視對腫瘤的篩查體檢。因為如果不幸患上腫瘤,只有及早發現它的“蛛絲馬跡”,才有更多機會將它根除。

比如在中國發病率排在首位的肺癌,相關指南要求45-5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要對肺部做一次低劑量的螺旋CT,對肺癌進行篩查,無論男性還是女性。

但對於吸菸比較多對人士,一般建議從45歲或40歲就開始定期檢查。

女性乳腺癌是另一種常見的腫瘤。35歲時女性應該定期對乳腺癌進行篩查。但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則應更早開始篩查這一疾病。

對於乙肝患者,她建議,每年進行1-2次的肝癌篩查體檢,進行常規的肝臟B超檢查,並檢測AFP(甲胎蛋白)指標就足夠。

子宮頸癌的篩查手段也已經很成熟,每3-5年進行HPV+TCT檢查即可。

呂蕾表示,浙江、上海、北京、廣州的一些腫瘤專科醫院,一直在開展腫瘤篩查相關的體檢項目。

據她介紹,浙江省腫瘤醫院體檢中心起初僅對腫瘤患者家屬及部分高危人群進行腫瘤篩查,目前已面向社會人群。

她建議老年人每年做一次腫瘤方面全面的篩查,費用大約兩三千元。年輕人則可以根據其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進行更具針對性的篩查。

呂蕾表示,國家目前尚未將腫瘤篩查的體檢項目納入醫保。杭州市可以使用個人醫保賬戶歷年餘額進行支付,屬於自費。但現在中國的癌症預防工作正在“端口前移”,很多免費篩查項目已在一些城市及農村地區開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