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最新大盘点(三线城市)——桂林


桂林,简称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永久举办地、中央军委桂林联勤保障中心驻所。


桂林北接湖南、贵州,西南连柳州,东邻贺州,属山地丘陵地区及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2017年,全市下辖17个区县和高新区、总面积2.7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4.08万人,国家级重点科研中心7个,高校15所。
桂林是中国融贯西南、华南、中南最便捷国际旅游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带一路”和黔粤湘桂交界重要联接点,其高铁通车里程占广西1/4,下属9个高铁站。
2014年,以桂林山水为代表的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桂林是世界旅游组织推荐4大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之一、首批对外开放生态山水名城;2017年入境游客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京沪镐。
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春秋战国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桂林属百越的一部分。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
西汉元鼎六年,在今桂林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改属始安侯国。三国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南朝改为桂州。
贞观八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属静江节度。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655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县三级。 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
清代沿明旧制,桂林仍是广西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 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民国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 关注“黄小花盘点”,每天一篇盘点,扩充你的学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