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創新:一道題目,多種解法

隨著信息化作戰樣式的深度發展,科技力量在軍事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搶佔科技發展先機,加快科技發展步伐,推動國防創新,已成為各國普遍做法。在此過程中,儘管各國採取的措施不盡相同,但目的都是尋找符合本國實際的國防創新最優方案。

美國: 重視利用民間技術和資源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稱,為推動創新項目的啟動、落實和應用,美國國防部、能源部、國土安全部等聯邦部門,不斷向防務創新領域投入鉅額資金。以2017財年為例,五角大樓投入720億美元用於創新研發,比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全年軍費開支還要多。

為引導研發資金的分配和使用,五角大樓在近年的國防戰略報告中著重強調創新問題,不斷髮布國防創新倡議,並由被稱為“創新引擎”的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負責創新戰略的實施和研發資金的使用。報道稱,目前,美國已建成“世界上最成熟的防務技術創新體系”。在該體系支持下,五角大樓還通過專題研討、合作開發、技術驗證等方式開展防務技術創新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政府近年來十分重視將民間技術引入防務創新領域,力求通過軍民融合等方式開闢“外部創新”新渠道。為此,五角大樓於2015年成立“國防創新單元”,以期吸引出色的民間科學家、工程師以及民間技術參與防務創新活動,並與民間科技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為激發公眾創新潛力與熱情,美軍各軍種還經常舉辦太空機器人挑戰賽、國際水下機器人競賽、網絡創新挑戰賽等活動,成為傳統科研模式的重要補充。

俄羅斯:

舉國家之力推動創新

俄《安全問題》雜誌稱,在俄羅斯,國防創新主要依靠國家力量。目前,俄羅斯已為國防創新構建完善的“頂層框架”。資料顯示,俄聯邦政府已制定《2020年前俄聯邦創新發展戰略》、“國家技術創新計劃”等指導性綱領,審議通過與創新相關各項法律、法令、決議、規劃等達170多個,併成立了工業發展基金、科學基金、基礎研究基金等配套保障機構。

有媒體注意到,俄羅斯國防創新的一大特點,是由國有大型企業承擔國家創新政策的落實。英國《金融時報》認為這一點並不奇怪,因為“俄羅斯國防工業綜合體聚集了該國70%以上的科技和生產潛力”。比如,俄“聯合飛機制造公司”不但是航空產品製造和銷售的“巨無霸”,而且能夠參與國防創新規劃的制定,是俄國防科技創新的“頂樑柱”之一。

另外,為保證國防創新的順利實施,俄羅斯還建立了數十個綜合性技術交流平臺,並由政府出面為平臺提供支持,比如,將國家科技規劃與平臺聯結、促進大型企業與技術平臺對接或合作等。

德國:

扶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

德國國防部長馮德萊恩表示,德國將利用已有工業基礎和技術優勢,以創新引領軍隊發展。《法蘭克福匯報》稱,德國國防創新最大的倚仗,是長期積累下來的人才資源。一直以來,德國政府、企業和科研部門極其重視技術人員儲備,人才引進和交流的範圍甚至擴展到全球,研究人員國際化比例保持著較高水平。國外引進的高端人才中,大部分擁有航天、生物或新材料等高技術領域的發明專利。

據報道,德國國防科研和生產基本由民間企業、機構和高等院校承擔,創新型中小企業被視為德國國防創新的源動力。為保證源動力的持續不斷,德國政府不僅制定《中小企業促進法》《反對限制競爭法》等法規,從制度上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保證,還採取貼息、撥放專款、專項減稅等措施,加大資金扶持。德國政府、國防部和企業之間還有眾多“溝通橋樑”——對政府資助的科技項目進行評估、監督和知識轉移的專業化中介機構,促進德國國防創新成果的轉化。

目前,德國正在籌備組建一個類似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機構,即“網絡和關鍵科技顛覆性創新機構”,試圖確保德國在新興軍事科技領域的優勢地位。

韓國:

不惜重金摸索創新途徑

《簡氏防務週刊》報道稱,韓國國防創新目前尚無固定體系,國防採辦項目管理局、國防科學研究院、航空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正在摸索“最有利於韓國防務技術進步的方式”。

近期,韓國國防採辦項目管理局計劃對國防創新體系進行重組,並公佈一項國防工業發展新戰略,提出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支持軍民機構合作、促進軍民技術快速轉換、推動本土國防工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等措施,並提議出臺《國防工業促進法》《國防科技創新促進法》等法規,滿足韓國武裝部隊和國防創新發展新需求。

報道稱,近年來,韓國政府不斷加大在國防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據歐洲防務局估計,2020年,韓國國防研究相關費用佔國防開支比重將提升至10%,體現出韓國政府對國防創新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