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房区的火炕,满族、朝鲜族、汉族大不一样,炕头热最关键


只要屋子里够热乎,零下20多度和零下30多度,对于东北人来说没太大差别,最幸福的莫过于从冰天雪地的室外回到屋里,鞋一蹬,蹁腿上炕,委到炕头,背靠火墙,手坐在屁股下面,用小被盖住脚丫子,只需几分钟,便会从内暖到外。


一个好烧的炉子,一个受热均匀的大火炕,一个给火就鼓鼓热的火墙子,是东北平房人家取暖的标配,通常在入冬之前,很多人家会掏烟囱,掏炕,把陈年老灰都清理干净,才能让炉子的热能发挥到最大,如果炕不热乎,那无疑全家就得凉凉。
现在住平房的人虽然少了,但个别东北林区和农村地区依旧保留着40年前的老房子,会掏炕、盘炕、打烟囱的能工巧匠很抢手,每到秋冬之交便忙得脚打后脑勺。
林区的人们不愁没柴烧,而且门前堆得都是柈子中的精品,这种成色的柈子易着,抗烧,如果急着用火,一个进去就足以解燃眉之急。
标准的东北农家院,东北人爱串门,冬天都是一路小跑跑到邻居家,拽开糊着棉被的大门,就会听见主人的声音:“快进来,上炕脑乎脑乎……上炕里,吱吱热……”
有人问零下三十度是啥概念,我只能告诉你,家里的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基本在零下18度左右,而且食物进去后是缓缓结冻,东北的室外则是速冻。
东北的严寒激发了百姓的智慧,衍生出多种火炕的样式,比如满族传统民居里,用的就是万字炕,一个屋子的三个面都是火炕,所以基本进屋就得上炕,吃饭娱乐休息睡觉都是在炕上进行。朝鲜族的火炕则和厨房连在一起,面积比汉族更大。
汉族人家还有南北炕,一个大炕一个小炕,也叫老少炕;还有半截炕、通炕之分,不管什么炕,冬天必须热热乎乎,喜欢高温的抢占炕头,受不了太烫的则雄霸炕梢儿,人少时,直接把菜放在炕上吃饭,既保温又省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