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2岁奶奶每天手拉自制“轿车”,徒步6公里接送孙子上幼儿园


72岁的吴大娘是永济市韩阳镇贺家村人,儿子在北京开饭店,两个孙子在家由她一人照看。孙子上的幼儿园在离村子两三公里外的祁家村。虽然儿子给她买了电动三轮车,可是吴大娘学了几回没学会,感觉那个电动车不听使唤。


送孙子上学就成了问题,老人不舍得让孙子们跟着自己走路,于是,她找了在村里会电焊的师傅,给孙子做了个“座驾”---一辆不锈钢制成的带棚子的人力“轿车”。这辆车的轮子是农村常用的拉拉车轮,车架子则是用不锈钢焊成,还包上了彩条布。冬天能挡风,夏天能挡雨。你瞧,老人的孙子鹏鹏坐在车里多自在啊。
每天早上6点多,老人便拉上孙子,徒步走向幼儿园,下午4点半,再到幼儿园接孙子回家。虽然很辛苦,但老人高兴,还比电动车安全。老人拉着孙子去幼儿园。老人说,本来孙子可以在比较近的陈村上幼儿园的,可孙子就喜欢这个幼儿园,不肯去那个近的,老人也就依了孙子,多跑一两里路。

快到幼儿园门口的时候,吴大娘停下车,把孙子从车里抱下来。以前是接送两个孙子,现在大孙子去城里上学了,一周回来一次,小孙子鹏鹏才4岁,还要在村里再上两年幼儿园。
老人小心翼翼的抱孙子下车。小鹏鹏的座驾前边焊了两根支撑杆,放下之后车是平的,这样就增加了保险系数。
然后老人和小孙子手牵手步行二三十米来到幼儿园。
各位看官再来看一下小孙子的座驾,还真有点像古时候的轿子。
送完孙子,老人又拉车回家,到下午又要再来接孩子,一天两趟。老话说得好:隔辈亲,老人对儿孙的付出永远不图回报,只想把自己所能付出的全都给了儿孙。儿孙们大了以后又会如何对待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