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蔡英文覺得臺灣民眾的指教還不夠直接、大聲?

民進黨在2018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中潰敗之後將會如何“檢討反省”,近期成為島內關注焦點。“檢討”的指標性人物非蔡英文莫屬,來看她自民進黨敗選以來的一系列表態:

11月24日晚,蔡辭去民進黨主席職務時說:“一場選舉的成敗不能讓我們停下腳步,我們更不能因此自怨自艾……過去三年來,因為大家的堅持,(臺灣)正走在正確的方向上。未來我們必須堅持團結,繼續改革,我要告訴民進黨的同志和支持者,對的事我們還是要繼續做!”

11月25日晚,蔡在呼籲“中生代全面接班”的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李俊俋的臉書貼文下面留言,表示贊同李的看法,稱要“一起來讓中生代承擔更大的責任”。

11月27日,蔡到高雄與陳其邁的支持者座談,她在致歉之後說:“上半場打得不好,但是經過檢討整頓後,相信我們下半場就會打得好。”

11月28日下午,蔡以前黨主席的身份在民進黨中常會發表談話時說:“我說過最該改變的人是我……在決策上,為了降低社會的衝突,在很多分歧性的議題上,我選擇沉默或是模糊,而沒有站在第一線上來引導這個社會共同面對問題。”

蔡在這次民進黨中常會上親口說,她在當天早些時候通過臉書發表了《給黨員的一封信》,那封信就代表了她“完整的反省”。

注意“完整”這兩個字,意思就是說那封信就是蔡的“全部”“反省”內容,到此為止了。她在那封“信”裡說:“改革沒有錯……但是……在我們推動改革的同時,我們沒有給予受影響的人足夠的撫慰。我們在往‘進步價值’前進的時候,沒有注意到社會大眾有沒有跟上。”

11月30日,蔡在會見美國某智庫代表團一行時稱:“在這次‘地方型’選舉裡面,(臺灣)人民並沒有在兩岸政策議題上做出選擇或重大改變,那麼因此在‘九合一’選舉後,我們‘維持現狀’政策仍然不變。”她還稱,臺當局對兩岸城市交流採正面開放態度,但希望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

12月1日,蔡到臺中市與林佳龍及其支持者座談時再發“奇葩”之語:“(民眾)在給我們指教的時候,可以更直接更大聲一點,讓我們可以更清楚接收到訊息。”臺灣網友笑翻了,直問這次民眾讓民進黨敗選還不夠直接、不夠大聲嗎?

蔡的種種“反省”歸結起來就三點:“改革沒有錯”;“你們沒跟上”;“我應該到第一線指揮”。這像是一個真正在檢討反省的人該說的話嗎?顯然不是。正如臺灣時事評論員邱毅指出的,蔡是一個極端自戀、自傲、自負的人,她在本質上是不可能改變的。

不可能變的蔡英文現在關心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確保自己2020年還能代表民進黨競選連任。出乎意料的是,在敗選後民進黨內並未出現大規模的要求蔡英文檢討的聲浪,反彈的聲音稀稀拉拉。民進黨籍不分區民意代表段宜康衝著留任的賴清德拍了幾下桌子,後來就沒聲音了。

基隆選出的民意代表蔡適應11月27日晚在電視節目上要求蔡英文考慮放棄競選連任,隔天就改口。

(民進黨籍“立委”蔡適應否認“逼宮”)

賴清德和陳菊在敗選當晚請辭,被蔡英文成功慰留。此外,上週民進黨中常會推舉蔡英文的親信、基隆市長林右昌擔任代理黨主席,外界普遍解讀為是為兩個月後臺立法機構負責人蘇嘉全正式接任黨主席看好場子,而蔡英文對蘇嘉全是有提攜之恩的,蘇嘉全將確保蔡英文在黨內繼續出線,競逐2020。

(臺立法機構負責人蘇嘉全)

一眼望去,民進黨敗選之後的蔡英文竟然並未遭遇領導危機,她甚至開始放出2020年“蔡賴配”的風聲,把賴清德也鎖死了。最後,為了修補與臺北市長柯文哲的關係、重啟白綠合作,她把令柯文哲很不爽的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時任總經理吳音寧拿掉了。

本週《臺灣新聞臉》節目邀請臺灣時事評論員邱毅與資深媒體人董智森做客演播間,帶來他們對“九合一”敗選後的蔡英文與民進黨的深入觀察。

東南衛視今晚9點20分播出

海峽衛視12月6日晚9點48分播出

節目合作伙伴3158創業信息網

長按指紋“識別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