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六十年前就有航拍影像?看看这座城市变化有多大!


23日,以“影像·变迁”为主题的2018包河国际摄影周在安徽合肥拉开大幕。摄影周分量最重的单元之一——致敬展当日在安徽省图书馆同时开展。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航拍合肥的摄影师董青,为后辈留下弥足珍贵的城市老照片。六十年后,合肥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岩按照董老照片的同一位置进行了后期补拍。图:1959年的长江路、安庆路,那时大部分都是低矮的建筑群。


如今的长江路、安庆路建筑群。
1959年的包河公园。
今天的包河公园。
1959年的芜湖路。
今天的芜湖路。
1984年的大钟楼。
今天的大钟楼。
1984年的阜阳路。
今天的阜阳路。
1959年的黑池坝。
今天的琥珀山庄。
1959年的大蜀山。
今天的蜀山森林公园。
1959年的逍遥津。
今天的逍遥津。
1959年坝上街、孝肃桥。
今天的坝上街、孝肃桥。
1959年的小东门附近。
今天的省委旧址附近。
1959年的小东门。
今天的小东门。
1959年稻香楼宾馆。
今天的稻香楼宾馆。
1959年金寨路。
今天的金寨路。
1959年的四牌楼。
今天的四牌楼。
1984年的长江路三孝口附近。
今天的长江路三孝口。
1984年建设中的寿春路。
今天的寿春路。
1984年的长江路安徽农学院附近。
今天的长江路安徽农业大学附近。
董青,原名董玉福,河北省霸县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红色摄影师,安徽摄影界元老。作为我国第一代战地记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董青和广大指战员一起穿梭于枪林弹雨,手中相机就是武器,直击生死瞬间,拍下大量纪实新闻照片,如今这些照片都已成为宝贵史料,存入国家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