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演員》王曉晨:和角色彼此遇見 是一種緣分

新一期的《我就是演員》中,王曉晨以一身京劇扮相亮相,唱腔驚豔,表演亦是相當出彩。在《渴望》她把母親王亞茹一角,痛失愛女16年,突然得知女兒就在身邊,難份喜悅和隱忍不發的感情,被她詮釋得淋漓盡致。

面對年齡跨度大、人生經歷複雜,完全超脫自己體驗之外的角色王亞茹,王曉晨試著去從生活中尋找,通過那些感受到的東西來幫自己充實角色,理解角色。

在《青衣》中,韓雪飾演的師傅一角亦是同樣精彩,遇強則強,王曉晨以自己過硬的京劇功底,從眼神、身段到唱腔,小處著手,深入角色去體驗,讓觀眾看到了一個青出於藍、執著於戲的小徒弟春來。

在即興表演中,王曉晨將一個在橫店飄零的小演員,通過方言和動作,演繹得活潑靈動,讓觀眾捧腹大笑。從悲情到歡脫,角色之間的情感切換應對自如。

《我就是演員》這檔綜藝在對演員的演技衡量上,在網上也是一直廣受爭議。有很多聲音在質疑,他們認為僅憑藉短短的舞臺表演,就來定義一個演員的專不專業,實在太過膚淺。

但對於來參演的絕大多數演員而言,他們都是懷抱著對錶演的熱愛,對舞臺表演的敬畏,對觀眾的感恩而來參演的。證明一個人演技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我就是演員》的舞臺可能是較為嚴苛的一種,這可以說是一場激烈廝殺,它近乎壓榨似的,在短短的時間內要求演員盡最大的能力去詮釋角色。但綜藝只是形式的不同,只要懷抱對錶演的初心,不管舞臺設置何處,只要是用心投入、心懷誠意的作品,都是上乘佳作。

王曉晨接受採訪時曾說到過,演戲其實是一個集體創作、相互成就的過程。一處好戲的呈現必然是演員之間相互刺激、相互反應之下表達出的最真實的感情。

做演員已有十年之久的王曉晨至今還延續著為角色做演員闡述的習慣。作為感受型的演員,她覺得和角色遇見,並且讓自己和角色合二為一,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和緣分。因此對於角色的選擇她也很挑剔,會選擇和自己有心靈感應的角色去飾演。

王曉晨是15歲考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是當時班裡年紀最小的同學。但當時的她已經在山東戲曲學校學歷了多年的戲曲表演。如今談及這段經歷,她心懷感激,因為有著學習戲曲的刻苦精神,以及戲曲功底傍身,使得她在接觸表演時有了更堅實的表演基礎。

於是,才有了《我愛男閨蜜》中利落乾脆的方依依;《大好時光》中勇敢堅強的茅小春;《你好喬安》中簡單幹練的倪好,《我的!體育老師》中執著追愛、為愛無悔付出的王小米……

王曉晨有著如鄰家姑娘般讓人喜愛的臉龐,作為演員,她認真演戲,為角色付出,低調堅定地按自己的節奏工作、生活。有人說她是《我就是演員》最大的黑馬,但其實不積跬步,何以至千里。所有閃閃發光的時刻,都是由無數個默默努力的時刻積澱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