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观!淇河上发现冰臼群,竟是二百万年前冰川遗迹,很多人没见过


清晨,朝阳映在鹤壁市淇河白龙庙河床的冰臼石壁上,如梦似幻,更加诱人。


过去,当地人都知道这里的淇河河床上有很多石窝窝。经地质部门考察鉴定,竟是距今200万年至30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遗迹,为我国中部地区发现的唯一冰臼群,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
冰臼是指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冰臼群全部位于花岗岩或其它大山岩中,而白龙庙淇河段冰臼群发育在下奥陶统白云岩中,且规模大,类型全,属首次发现。
这里发现的大片多种形状的冰臼,有圆形、近圆形、椭圆形、花瓣形、大小不一,深浅有异,有的臼中连臼,造型奇特。
这些冰臼直径在1米以上的有41处,1米以下的有千余处,深度从半米到5米不等,分布面积达6400余平方米。
这些冰臼成为淇河上的奇观
这里的淇河水清澈见底
冰臼引来很多游客
这段淇河秋色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