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局报告:《月亮与六便士》——除了成为你自己,你别无选择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是以法国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的,保罗·高更早年在海轮上工作,23岁成了股票经纪人,35岁时辞去了银行工作开始绘画,并因此与家庭断绝了关系,他热爱大自然,崇尚原始单纯的生活,因此长期在南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和土著人生活在一起,他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家园,从而拯救了自己的心灵,同时也成就了他的艺术:他将对原始朴素生活的领悟融入他的绘画艺术中,因此而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综合主义艺术风格:色彩强烈、配色大胆、充满思考、暗示、象征与野性的张力,使得他的绘画作品拥有类似于像大自然那样的生命力。从一个平庸的普通人到一个不平凡的艺术大师,从尊崇印象派到反对印象派,从文明的欧洲到原始的部落,从上等人的阶层到野蛮人的世界,保罗·高更用貌似偏离轨道的方式走向了自我的最深处。

高更:雅各与天使搏斗

与高更一样,《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并非是人们最喜欢的那种少年时便展示出卓越才能的艺术家,他不是人们眼中的天才,他那附庸风雅的妻子热衷于结交名流与艺术界人士,她自认为爱他,却从来没有看见丈夫内在的光芒和才华,他在她眼里只是一个平庸的小市民。

正如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里所说的,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颗种子,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由这颗种子所决定的,我们终将成为我们注定成为的那一种人。

成为真正的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那颗种子在中年时才开始发芽,但却长势凶猛,它像是一个妖物一般控制了他,这简直比头脑发热的爱情更致命,如果他得不到它,就会被毁灭。于是他决绝地脱离了过去的生活——这是一个血淋淋的过程,作为一个已经成家立业的男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和他的角色、阶层、责任、社会关系、世界观、道德观长在一起的,他把自己从这一切之上撕下来,离开了所有妨碍他追求艺术的人与事,这冷酷的决裂不仅意味着一无所有,也意味着生活的残疾,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只能过着隐姓埋名且穷困潦倒的日子,他毫不后悔,对艺术的爱让他超越了过去的自己,挺过了所有的难关,但几乎没有人相信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纯粹为了艺术——他的妻子则始终认为他跟另一个女人私奔了。

高更:两位塔希提妇女

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撕碎了一种价值观,建立了新的价值观,他从一个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爱好者成为了一代大师,他在原始单纯的生活里找到了自己迷失已久的心灵,他拿回了典当给文明世界的自由,他独立于规则之外,既不在意他人的批评也不在意他人的赞同——他很清楚追求认同感对于艺术的伤害,这种独立性在他的绘画作品里所带来的冲击力要远远强于高明技法的作用。

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在塔西提岛与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每天作画,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爱塔无条件地崇拜他和照顾他,比任何一个文明世界的艺术家或是艺术评论家都更懂得欣赏他,即便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感染了麻风病也是不离不弃,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完成了自己最伟大的作品之后死去,临终前他嘱咐爱塔焚毁了画满壁画的屋子——这个悲剧性的结尾充满了象征性,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彻底的反叛者,他通过反叛的方式寻找自我,他的自我最终超越了他的肉身所能承载的最大限度——那已经是另一种东西了,他的绘画也是如此,而且当他自己都不存在的时候,作为他的第二生命的作品也就自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大约就是他毁掉它们的原因。

高更画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极端的人,但他却不是一个用极端方式来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人,他并不需要向自身之外的人证明什么,哪怕是给了他真正爱情的爱塔,其实外人眼里的悲剧,不过是他的一个自然状态,而一个人最可悲的,莫过于做了自己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