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系列——陈荣

一次转身,夏天成了故事;一次回眸,秋天成了风景。岁月的风刀在历史的丰碑上留下一连串的痕迹,永恒不朽,独照日月。曾经的人、曾经的物,在流年时光的侵蚀下,逐渐风化成一个个沧桑的符号,随风飘零,碾做成泥,在风吹日晒的岁月中长成参天大树,荫蔽后人,独留余温。人,成了书中跳动的文字,精神长存;物,成了博物馆里的艺术品,荏苒琉璃。正如那千年前风靡一时、冠盖群瓷的建窑乌泥盏,昙花一现,却惊艳了一个时代。

人生是一场踽踽的修行,匆匆如过客的身影,不经意,目光就被时间折叠成重重的印记;不经意,曾经的满腔热情,就凝固于尘世的风霜雪雨。轻捡岁月的遗梦,绵长情意柔,微影心思悠。经古世事,大千万象的物语,秒秒不息,却转瞬轮回。天上人间,只有南来北往的朔风,年年如是;只有亘古不变的日月,岁岁光芒。

有人以字悟道,搅动一潭春水,墨染池塘,最终成道作圣,笔落惊风雨,字落动古今;有人以画入道,在岩壁石窟中顿悟己身,画笔执千秋,浸润石壁,千年不朽;有人深耕山源野林数十年,踏千山、尝百草、治百病、著医经,以一颗普世救民之心,在尘世中悟得真我。而当代建盏名家陈荣老师,却在那乌泥窑火中,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一片老盏,一碗新茶,于恬淡中品读宋时风月,追忆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钱塘盛景;体会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醉生梦死;感叹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英雄气概……秋风不燥,岁月静好。老去的是过往的时光,不是曾经的人!

是否曾有人记得,那《清明上河图》上描绘的北宋盛景?是否曾有人记得,那茶道巅峰的两宋时期,一片不起眼的黑盏,却横压当世,被尊为茶道圣器?是否曾有人记得,因为对建盏的极度喜爱,身为一代帝王的宋徽宗,却甘愿为其写书做论?

痴人千千万,身为孙福昆大师的亲传弟子,自幼生活在建盏的发源地水吉的陈荣老师,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盏痴。烧盏,对于陈荣老师来说不仅仅是一项工艺、一种传承,更是一种人生的修行。在铁土中凝练,在窑火中升华。于茶盏中顿悟,在茶香中归真。或许,正是这种心态上的返璞归真,陈荣老师的盏才能在自然与艺术中找到平衡,实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他的每一件建盏艺术品都能超越实用本能,成为融会自然,气韵天成的高雅艺术品。

田园中侍泥弄土,窑炉中天工造物。归于自然,归于本真,将自己的精神融入到手中的泥团中,一双巧手中捏造流年,半盏新茶中品味浮生。这种宁静祥和的生活态度,无形中和道家主张的“道法自然,无为之治;清静无为,返璞归真”的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光阴,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云烟辰寰,生命在此,与岁月结起一段尘缘,清清浅浅,隐隐幻幻,举手低眉间,美好的年华已渐行渐远,只能独留一盏盛尽岁月的回忆。陈荣老师的盏,特别是兔毫盏,黑如漆,硬如铁,声如磬,釉面斑纹自然形成,变幻莫测,绚丽多彩给人以质朴的美感。托之,如捧着一段两宋的历史,古韵天成。

纤毫毕现的盏、温润淡香的茶、淡泊通畅的心,在岁月长河中品读宋时风月,于流年时光中追忆两宋风情,这是艺人藏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怀。

《箭雨》银毫

【作者】陈荣(一品堂•荣赐)

【规格】9/5

【制作】落款配证书

【品相】全品无暇

【材质】铁胎,天然矿釉

【产地】建阳·水吉

【器型】手工盏,束口

【烧制温度】1300℃

【器型设计】陈荣

陈荣

男,南平市建阳区水吉人,因从小耳濡目染对建盏千年文化充满好奇,师从孙福昆大师,在师父的指导下对建盏的原料配制到成型开始慢长的研究实验。到目前为止成功配料上以有,兔毫,油滴,银兔毫的配方,特别是银兔毫受爱盏人士的喜欢。

2015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大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艺杯《银奖》

2016年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暨国际珠宝,古玩,书画艺术品博览会优秀工艺美术作品《金奖》

2017年荣获中国十大名窑《金奖》

2017年荣获第十届海峡工艺精品奖《银奖》

2017年荣获中华文化促进会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国礼建盏黑釉翘楚,建窑建盏精品奖《金奖》

2017年荣获中国历史名品展暨当代陶瓷名匠作品交流展《金奖》

南京博物院收藏

中国科举博物馆收藏

中国陶瓷博物馆

南平市博物馆收藏

闽北大武夷书画院收藏

中国陶瓷艺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书画国际大学造型艺术学院教授

福建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

南平工艺美术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