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查”姓,曾为大唐“天下第一姓”,历代名人辈出

昨日,惊闻“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查良镛先生(金庸)仙逝,甚是伤感。

想写文悼念,却一时缓不过神,直到今日才从恍惚之中清醒,但悼念类文章甚多,书生不想再做重复的事情。



本文,书生借老先生的威望,跟大家讲讲他的姓氏,查姓。

查(zha)姓,在今天并不是大姓,《百家姓》中排第一百七十一位,人口约一百零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54%左右,但分布极广,南到广东,北到东三省,西到甘肃、东到山东等,都有分布。

最重要的是,查姓自古至今人才辈出。

1、源流

很多朋友想不到,大家不太熟悉的查姓有七大源流(不完全统计)。

1)、源于姬姓,周惠王时,伯禽的后代、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其后代以地为氏。

2)、源于姜氏,炎帝后裔春秋齐顷公封自己的儿子到楂邑,自此以封邑为氏,后去掉偏旁,为查。

3)、源于芈姓,楚国公族大夫食邑在柤,子孙以邑为氏,柤是古查字的异写体。

4)、源于楂树图腾,传说炎帝子民其中一支以楂树为图腾,因而世称其为“查人”。



以上四大源流,与其他姓氏的源流相似,都是源于上古时期的姓氏,我们每每看自己姓氏的时候也都看到源于上古时期的一些姓氏。

5)、源于蒙古族,为汉化改姓为氏。

6)、源于满族,为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其他少数民族,为汉化改姓为氏。

这三大源流在大多数姓氏中也都是常见的,都是因少数民族的汉化而来,这是民族融合的一种体现。

七大源流,注定了查姓的广泛分布。

2、名人辈出

历朝历代,查姓都是人才辈出,其中尤以唐代最为辉煌,达到了查姓人辉煌的巅峰。



大家知道唐代的官分为职事官、散阶、勋官、爵位等,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这几项官职,更知道唐代军中有“上柱国”这样的勋级,为唐勋级十二等中最高的一级,其次是“柱国”。

只要获封“上柱国”勋级,不论官职多大,都可以享受正二品待遇。

而查姓就有这样一位上柱国,他叫查师诣,曾任游击将军、河南府折冲都尉,赠吏部尚书、进上柱国。

为表彰查姓为大唐做出的贡献,唐太宗和唐玄宗先后两次封济阳查为天下第一姓,并称国之柱。

这样的称号,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可见查姓在当时的地位极高。



到了大清,查姓再次达到辉煌的巅峰,文魁、武魁比比皆是,康、雍、乾三朝,海宁查家“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创天下科甲奇迹,荣耀至极,康熙曾亲笔题联:“唐宗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并亲笔书写“嘉瑞堂”匾额赐予袁花查氏宗祠,后亲笔书写“澹远堂”和“敬业堂”匾额分别赐予查升与查慎行。

金庸先生便是海宁查家,为海宁查氏第22代孙,出生在“澹远堂”,自古以来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也影响了金庸。

金庸还有一位同族叔伯兄弟,笔名穆旦,明叫查良铮,很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1941年12月,穆旦的《赞美》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本语文教科书;1953年初从美国回到天津,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还有一位近代诗人,相信大家非常熟悉,今年的《中国好声音》,导师李健将他的作品《九月》改编为歌曲,由旦增尼玛演唱。

相信有朋友猜到了,他是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15岁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还有很多查姓名人,书生不再一一列举了。



查先生仙逝,给我们留下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只是,之后的江湖还是那个江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