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情侶一個坎,爲何有人在《北京愛情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淚?

最近一期的《我不是演員》真好看,其中檀健次、範湉湉、房子斌等6位演員精彩演繹的《北京愛情故事》片段,讓許多觀眾落下了眼淚,連現場觀看的導師吳秀波被深深地感動,一時語塞,無法進行點評。而第一次見檀健次的徐崢,也不吝讚美之詞,稱讚他表演得太好了!

其實,這6位學員表演都十分出彩,把3對在北京情侶之間的糾葛演繹得絲絲入扣,幾乎就是一部濃縮的北漂青年戀曲。

仔細玩味,這3對學員的精彩表演中,有一條主線牢牢地吸引著觀眾,深深地觸動了觀眾的心。

檀健次、江鎧同演繹的是一對最年輕的北漂,劇中的檀健次因為在北京呆了5年,仍然不能給女友以一個穩定的歸宿。他故意冷落女友,聲稱自己已經有別的女人了,女友含淚離開後,他泣不成聲給女友的母親打電話,原來他是為了對女友的將來負責,忍痛答應女友的母親跟她分手。

房子斌、張萌扮演的一對中年夫妻,小孩被爺爺奶奶撫養,對自己的父母親一點也不親近。妻子堅決要求把孩子接到北京一起生活,劇中扮演丈夫的房子斌吐露心中的無奈:咱們的房子這麼小,腳一離開床,就進了廁所,孩子來了怎麼住?

範湉湉、孫堅飾演的是一對在街邊做小吃的外來打工者。兩人經常為瑣事爭吵,卻也在彼此相互扶持與照顧。當範湉湉飾演的村姑要回家鄉照顧年邁的母親時,孫堅扮演的“鄰居”鼓足勇氣表白:我喜歡你。可範湉湉說出一句讓人心酸的話:我們這種人不配談愛情!而當孫堅提出可以一起努力,把對方的母親接到北京一起照顧時,這位大大咧咧的女攤主竟然失聲痛哭、無法自持。

在現實生活中,橫亙於許多情侶之間的阻礙不是感情上的摩擦與糾葛,而是基本物質生活的保障,沒有一個穩定的住所,沒有一個穩定的歸屬感,愛情將安放在何處?

這3對情侶所遭遇的其實就是北京的高房價、落戶難這個共同的坎。據統計,從2006年到2016年,北京純商品住宅價格從7877元/㎡漲到35218元/㎡,房價足足上漲近5倍!

與此同時,大量的北漂想在北京安家落戶也越來越難了。據北京市統計局公佈的官方數據,2017年末,北京全市戶籍人口1359.2萬人,外來戶籍人口為811.5萬人。而實行積分落戶政策後,今年首批符合要求申請積分落戶的人數124657來計算,佔外來戶籍人口總數的1.5%左右。而首批申請積分落戶面向社會公示的成功比例,據計算僅為外來人口總數的萬分之七。

高房價、高門檻,是多少北漂情侶難以承受之重,他們的愛情如何衝破這重重關口?《北京愛情故事》片段中這3對情侶的故事其實很有代表性,於是,共同的經歷、共同的與追求,引起了無數在北京或是異鄉打拼的人強烈共鳴,許多人隨著演員的精彩演繹,走入自己的生活與內心世界,情不自禁地在別人的故事裡流下了自己的眼淚。

最後,小品中有一個溫暖的大團圓結局,但現實生活真的會如此圓滿嗎?這恐怕是許多人感動之餘不得不發出的疑問。

大家對這件事情怎麼看?社會是一本最需要讀懂的書,如果你也喜歡關注社會熱點,請關注小編,我們一起分享觀點,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