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人都喜欢做官?想方设法做官的人多,但空手出来的却很少

在现代,到了年底的时候,公司都会给员工发一些年终奖,是对这一年来所做努力的肯定。年终奖所发的额度和形式都是由公司根据情况来设定的,这也是为了激励公司员工的一种方式,不过早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方式。

其实古代的朝廷跟现在的企业是不一样的,现在的企业是怕员工跳槽,而朝廷是不怕官员辞职的,毕竟工作性质不同。古代是在朝廷上班,收入稳定,时不时的还有很多奖赏,几千年来依然是人们想方设法要做的工作,空手出来炒领导鱿鱼的就很少。大概也是因为过去的朝廷是给官吏们发年终奖的缘故,比店里给伙计发年终奖的还要及时,除非是碰到了财政危机,否则是不拖也不压的。

一般情况下,官员的年终奖是根据一年间的政绩来定的,然后由朝廷出钱来论功行赏。不过并不是每个官员都能有年终奖的,是针对朝中高职官员这一群体,一些地方官员是没有这个福利的。他们要想获得年终奖,只能靠其他的办法,因此就想出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办法。在秦汉的时候,公文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在竹简上,竹简用来写字面太小而且很笨重,一般写完一篇很长的公文是要消耗很多竹简的。

面积小不说,重量也是让人烦恼,公文写完了之后,还需要传递到各个部门,这之间还需要运送。为了怕有人篡改内容,事先都会把竹简装进一个袋子里系上,然后在外面涂上胶泥,送到地方之后,要看的人把胶泥再剥掉,取出里面的竹简,袋子就没有用了,于是地方的官员就打起了袋子的主意。袋子的材质有很多种,有皮质的,丝织的,还有麻布袋,不管是什么材质都能卖钱,具体的收益是根据走量来定的。

有的衙门权利大,这中间的公文就很多,留下的袋子也就很多了,每次就把袋子给收起来,到了年底的时候卖出去。这只是其中一个门路,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很快聪明的古人就想到了新门路。南北朝时,书写用的材质换成了纸,在传达公文的时候需要用马完成,因为朝廷怕路途颠簸公文会破损,就在外面用了护套。护套肯定不能用太过坚硬的,于是就选用了布料做护套,公文到了地方之后,护套也就没用了。

当地的官府就会把护套收起来,将这些布料做成衣服或者其他东西,在年底的时候发给公职人员,尽管价值不怎么高,但也是很好的心意。另外,皇家的公文也是能卖的,大一点的衙门就会积攒很多的公文,除了重要的公文,他们都会把没用的公文给卖了,挣一点年终奖。在唐宋时期,朝廷还鼓励各个地方政府向民间放贷,资金是由朝廷提供的,当时就有官员把自己的钱投了进去,到时间再收取利息,这样也是增加收入的方式。

在古代,选择什么政府部门是很重要的,并不是级别高的就能有高的收益,这还要取决于在什么部门。每个政府部门的职权不同,之间的获利能力也就有了差异,比较受欢迎的官府也就是职权受到了追捧,捞取油水的机会才会更多。官员挣的多了,下面的公职人员年终奖也就能分的多,相比挣的少的官府,本身就赚不到钱,底下的人就别提年终奖了。

因此古代的官员们想方设法的做官,这其中还有这些原因,从中获利的太多,所以空手出来辞职不干的就很少了。